第一六四章 界之茶室(2 / 2)

东海屠 阿菩 0 字 2021-09-09

原来千宗易的这幅挂轴,乃是中土高僧圆悟克勤之墨迹。圆悟克勤生于大宋年间,从小修习儒家经典,远近学子无人能比,一日偶见佛经,拿起来看了又看,虽是初见,却像是见到了自己原有的东西一般,因道:“恐怕我前生是和尚吧!”竟然就此剃度出家。

克勤出家之后行脚四方,遍寻名师,终于拜在五祖法演门下。一日,有个大官陈某正好辞官要返回四川老家,特地前来参访五祖法演,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法演说:“有两句诗,正好与此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这两句诗里藏着个典故,说有一位美人名叫小艳,在闺房内知道她的情人檀郎来找她,小艳为了使檀郎知道她在闺房,又不好意思直接与檀郎说,只得借机叫丫环小玉做这做那,目的是利用呼唤小玉的声音,让檀郎知道她在闺房里。

法演以此典故比喻禅法,意思是说什么本身并不是禅的目的,只是借说法的声音,要让人知道其言外之意——这类比喻亦是佛门惯技!但法演的用意,陈某却无法理解,反是旁边的克勤有悟。

陈某走后,克勤问:“师父举小艳的诗,陈提刑懂了没有?”

五祖法演说:“他只认得声。”

克勤又问:“他既然认得声,因何不能悟道?”

五祖法演见克勤有所触悟,便大喝道:“何为祖师西来意?莫是庭前柏树子?”

克勤被法演这么一喝,顿时大彻大悟,手舞足蹈,走出室外,因写了一首悟道偈:“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按照正统的说法,克勤此偈是以偷情比喻悟法,意思是说等到檀郎认得了佳人呼唤丫鬟的声音之后,就偷偷爬进房内上床,在绣着金鸭的锦帷中经过一番被翻红浪、缠绵缱绻,又于笙歌弦乐声中扶醉归去,而这一段偷情妙事,除了当事人之外,旁人都懵然不知。

这是佛教里非常有名的典故,东门庆对三教九流的事知之甚多,常在妓院里拿这个典故与们打趣,说老和尚们吃饱了没事做,胯下不免难受,所以天天想着“锦绣帏”、“风流事”,连写偈语也拿这个来说事,直把女子脐下数寸地,当作参佛悟道菩提根,把一众笑得够呛。

这时东门庆在千宗易的茶室里认出了圆悟克勤的墨迹,便随口道出了这两句诗来,千宗易哪里知道其中还藏着东门庆自己的因果?只听他道破此挂轴的来历,心中欢喜,以为遇到了个有慧根、懂佛法的人,便掀起帘幕走了出来。

东门庆看时,见他果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但看他的眼睛,却有一种看破世情的深湛,不似这个年龄的青年所应有,心道:“此人必是这间茶室的主人千宗易了。”他在外常标榜自己是儒生,这时却双手合十,与之问讯。

今井宗久嘲弄道:“东门公子不总说自己是圣门弟子么?”

东门庆笑道:“红莲绿叶,本是一家!三教归一,何分彼此!”

千宗易哦了一声,道:“若如此,倒要请教了!”便生火煮茶,邀二客入座论道。

东门庆的母亲信佛,从小听《金刚经》、《法华经》也听得熟了,《心经》更是倒背如流,加上他有几位明师教导,虽然并未特意深究佛法,但将从林希元、李彦直、李白斋那里听到的道理搬几套出来应付应付,也足以震慑年纪与他相仿的宗易、宗久了。

一番宏论下来,今井宗久与千宗易均赞叹不已,均想:“中土人物,果然不同凡响!”

自此将东门庆这个淫贼视为同道中人,在日本禅林广为传播,以致没多久东门庆就有“西来通人”之美誉。幸好此事中土真正的理学大师、佛门高僧多不知晓,否则的话不知得气死,还是得笑死。

——————

本来今日想两更的,但今天不知为何,胸口气息不顺,抑郁欲死,不像身体之病,倒似心理有疾,工作的事没干好,字也是等到深夜才打起精神码。不过码完之后就好多了,只是两更已不可能。

十年盘点那边,听编辑说第一轮是两周而不是一周,所以应该是等到这个周末第一轮才截止。现在要保住前十也有些勉强,与后面几位差距拉不开,危险得很,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边戎》,直到这一轮投票结束。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