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日落黄昏凉州城(33)(2 / 2)

征战天下 雨过天晴 0 字 2021-09-19

谢安当然也不敢怠慢,当得到消息后,他想都不想,除了马上叫来女儿谢灵,做了一番部署之后,立即上车直趋太极殿。道理很简单,如此非常时刻,必须首先和皇帝取得沟通,不然别的都是虚的。</p>

建康的宫室是渡江以来草草创立,比起洛阳长安的宫殿比,自然远远不够气派,根本没有天子之气,所以好多人并不认为建康的朝廷能够光复中原,而且一直有说法,石头城这个地方,虎踞龙盘,固然很好,但是终究天子格局不够,能偏安,很难一统。</p>

等到当今天子司马曜统治时,宫室大多毁坏,谢安排除众议,修缮殿宇,虽然花了很大一笔钱,但是现在看起来,倒也初具规模。司马曜自己自然很是乐意,却不知道谢安是一片苦心,还当是一片“孝心”呢。</p>

来到宫城外,至止车门,谢安下了车,由东止车门进入宫院,穿端门而入,沿云龙门进入皇宫。正中是太极殿,太极殿是晋宫最为宏伟壮丽的宫殿,是正殿,左右是东西堂,合称三大殿。太极殿,庙会之所,除国家每逢大典,接见外国使臣,各种节日朝礼、赐宴及重大军国大事,平素并不启用,只在东西二堂议事办差。</p>

太极殿顶中央高悬书有“太极殿”三个大字的金漆雕刻的泥金匾,字径一米,笔势雄健庄重。每次看到这三个字,谢安总是叹息一声,心有不甘。</p>

新太极殿是谢安一手建造,建成后,想让当时他的长史王献之题写“太极殿”三字。因为在谢安看来,这个名字,建康不配有,唯有长安能有,唯有关中八百里秦川,能够有太极殿这样的宫殿!</p>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的第七子,最小的儿子,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终日闲居,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法,王羲之偷偷的从他身后掣他握的笔,竟然拽不动,王羲之叹道:“此儿当有大名。”大司马桓温使其在扇上提字,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姿态甚妙。</p>

像王献之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一直窝在家里,是一定得做官的。他是从州主簿开始做官的,依次做到秘书郎,转秘书丞,后来,又娶了新安公主,成为附马。可是,虽然他是出自名门望族,后来又成了外戚,但是好在王献之始终是雅量高致,谦虚谨慎,而且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却是和他的父叔们不太一样。</p>

因此,虽然说和王家,谢安现在已经几乎和他们“相敬如冰”,但是对王献之,谢安很是喜爱,聘为府中长史。从这里,就能看出谢安任用人才的大气了,要晓得,王献之可是王家的嫡系子孙,长史却是自己的核心幕僚,双方又是处于敌对状态,如果王献之对自己有歹心,拿自己可是把脖子送上去让人家砍呢!</p>

但是谢安就是敢,这样的豪气,让王献之心悦诚服,誓死相从。</p>

王献之幼年跟王羲之学书法,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行草擅名。其字笔画劲利,态致萧辣,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p>

太极殿建成,谢安给他送去牌匾,让他题字,以为万代墨宝,王子敬很不情愿,他对使者说:“你把它扔到门外去!”后来,谢安不甘心,一次对王献之道:“魏朝时,陵云殿榜尚未题字的时候,匠人误把它钉在柱上,取不下来了,让韦诞悬梯题字,写完,须鬓尽白!”王献之揣摩他的意思,知道又想让自己题字,便答道:“ 这就是魏朝国运不能长久的原因。” 谢安遂不再逼。</p>

谢安沿着太极殿光滑的石阶徐步而上,进入大殿的时候,文武官员都已聚齐,几个人一伙围着说话。</p>

不一会,天子司马曜率几个大臣直入大殿,官员们忙各归其位,抬眼望去,只见司马曜头戴通天冠,十二旒白璇珠轻轻晃动,身穿绛纱袍,皂缘中衣,足踩黑履,越过众人,拾阶而上,在雕龙矮几之后坐定,身后跟随的待中王雅、中书舍人徐邈、范宁却步躬身退至一边跪下去。丹陛之下,赤彤彤的文武官员依次跪倒,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p>

司马曜轻声道:“众卿平身。”</p>

“谢陛下!”众臣起身各回长跪在自己的位置上。</p>

皇帝司马曜已经二十三岁,自幼聪颖,素有雅量。十岁登基,已做了一十三年皇帝,生得身材适中,脸庞稍圆,面色红润,眉目疏朗。</p>

谢安手持笏板,声音略显低沉,奏道:“启奏陛下,使持节,都督荆江梁宁益交广七州诸军事,车骑将军,荆州刺史桓冲于四月二十日卒于上明。”</p>

大殿内雅雀无声,孝武帝早已接到奏报,方才正与亲信侍中王雅等人议论此事,闻言叹息一声道:“桓车骑勤于王事,屡有勋劳,如今弃朕而去,深感痛惜!可有表章?”</p>

有晋一朝,督州大员临终皆有表章托付后事,树置亲戚。故而孝武帝有此一问,谢安缓缓答道:“桓幼子并无表章!”</p>

孝武帝惋惜道:“天下再无此公忠体国之贤臣也!”</p>

谢安闻言一怔,只听孝武帝继续道:“荆江不可无主,诸卿以为谁人接替桓冲为佳?”(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