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吴甲震天下 第五十一章 临淄定策(2 / 2)

孙武子续道:“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例外,大家莫要忘了,大王此战堵上了吴国的发展,其目的为的是什么?是齐国,大王想吞噬齐国,融合齐国。吸取齐国之长处,将我大吴发展成天下第一强国,并且带领诸位建立不朽功勋,以求载入史册,天下扬名。我们若是只守不攻,逼退智宣子、赵鞅,那么齐人将会如何看待我们?他们会认为我们懦弱,会认为我们用心不良,入齐的目的是为了夺取齐地,而不是什么为盟友报仇。跟智宣子、赵鞅是一样的侵略者,只不过我们身上多了一层伪善的衣装而已……当然,这一切都是实情……”</p>

“嘿嘿……”</p>

孙武子说到这里,下方一阵轰笑。这春秋哪有什么义战可言,所谓的义,不外乎是欺骗百姓,或者找一个理由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而已。</p>

孙武子道:“这些当然不能让百姓察觉,否则他们会对我们产生厌恶。认为我们也是入侵者,不断的反对我们,从而坏了大王的大事。这点,非常不可取。反之,我们果断出击,以少克多,表现出强大的优势,打败智宣子、赵鞅。齐国百姓闻之,个个都会认为我们为他们报了亡国之仇,是他们的恩人,从而接受我们,遵守我们定下的律法。姜太宰,你身为我国太宰,同时也是齐人,可否说说两地百姓人口的差距?”</p>

姜良此刻也领悟到了孙武子的意图笑道:“我吴越偏远,因此人口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弊端之一。越国尚未被大王灭时,姜某做了一个统计,我吴国人口经过‘吴友之乱’后锐减至四十万余,加上越国近六十万百姓,以及大王募集的数万流民,我吴国现在人口约达百万。但世人皆知,人口密集之地向来都偏于北方。齐国历代都是东方大国,近年来,齐国内乱不安,人口流失很大,但初步统计这里的百姓依旧高达二百四十余万之多,是我吴国的两倍还要多出一半。”</p>

所有人都忍不住的吸了口凉气,人口的多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不言而喻。尤其是吴国这种极缺人口的国家来说更是致命的诱惑。</p>

姬凌云也大吃一惊,齐国是人口大国他早已知道。却想不到连年内乱之下还能保持如此惊人的数字,也不由暗暗幸喜。人口越多,越能体现变法的成效。若能让这二百四十余万百姓归顺自己,吴国将挤身为同晋国一般的强国。</p>

伍子胥这时也开口道:“若我国能收服这二百四十余万百姓,而大王又以实力以少胜多大败晋国大军。此战后,大王的声望将超越晋定公,可成为春秋之诸侯霸主,雄视天下。称霸以后,将离大王的鸿图伟业,更进一步。因此,老夫认为韩大夫那一计是妙,但远不如速战速决来的实在,更有利处。”</p>

姬凌云点头道:“战争永远未政治服务,这速战速决确实要冒上一定风险。但寡人认为利益如此丰厚,这险值得去冒。”</p>

端科处事严谨疑问道:“但问题是如何速战速决?晋国兵力在我国之上,且他们都以战车为主,力量十足。这齐地不同于吴地,吴地多水多山 ,战车发挥不出实际威力。然齐地却大多都是原野适合战车的冲刺。晋国战车阵天下无双,向来都是无敌于天下,在原野上与之交锋,决非明智之举动。”</p>

孙武子微微一笑道:“这点无须在意,恐怕大王早就作好了准备了吧?”</p>

姬凌云一拍脑袋,还是没有瞒过你们,真是狐狸中的狐狸。不久前运到的物质,粮食其实只是战局一小部分,其他都是破战车的利器。</p>

他潇洒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 神态轻松地道:“不错,端将军的话其实正是我军克敌制胜的关键。晋、秦诸国皆沈迷车战之术,积习难返。纵然是赵鞅这类奇才也免除不了旧习,认为战车等于无敌。寡人这番就要破他们的战车,逼迫他们以于我们步战。我军向来以步战为主,以我军之长,克彼军之短。则我军必胜。”</p>

韩庆也是晋人,对车战之术非常熟悉忙道:“这车战之术存于世间数百年,如何破之?”</p>

姬凌云道:“弩、标枪、粗壮树干。有这三样利器,足以破目前之战车阵法。”</p>

此刻的战车阵是以战车冲锋为主,在战国时期才渐渐转为是骑、步、车不同兵种的混合之战。</p>

韩庆微微皱眉,这三样都是稀松平常有什么可值得称赞的?</p>

姬凌云缓缓说出个中妙处,厅中众人只觉得眼中一亮。(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