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各有算盘(2 / 2)

大唐顺宗1 淮南老雁 0 字 2021-09-23

中午未到,几骑快马就从蔡州北门驰出,出城共行一段后分道扬镳。其中的一骑快马上,坐着的正是杨元卿。他此去的目的地是郾城的官军大营,而另外一批人的去向是洄曲,董重质骡骑军的驻地。</p>

郾城。城内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此刻的郾城已经成为了官军的大本营,可是街面上却看不到一个官兵。在原来董昌龄的县衙里,阿迭光颜正和刚从洛阳返回前线的崔群闲聊。崔群道:</p>

“崔某自洛阳到郾城,一路上没有看见任何士兵扰民的现象,阿迭总管治军之严,不由得不让崔某佩服啊!”</p>

阿迭光颜道:</p>

“崔大人过誉了,这不过是托皇上和太子天下的威名,乌总管治军严格罢了。说到治军之严,某倒是极为佩服高相公(高崇文),某当年跟随高相公平西川,那才真是秋毫无犯呢。可惜天妒英才,高相公不得永寿。哦,对了,崔大人,这一招真的有用吗?”</p>

崔群知道阿迭光颜指的是派出刺客一事,也知道这些武将喜欢的是阵上厮杀,而不是这种暗箭伤人的伎俩,于是笑道:</p>

“我有十成把握,吴元庆不是吴少诚,他没有那么大的魄力。眼下官军连获大胜,就算是吴少诚眼下能主事,只怕也难免掂量再三。不过总管放心,仗是有得你打得。这二人都是刘尚书推荐的高手,去蔡州的目的是为了挑起吴元庆和董重质的争斗,而不是杀掉他们,不然凭这种手段平定淮西,即使王师屡战屡胜,也不免被人非议。总管要知道,令兄可是凭着三万人对抗西北十数万番兵呢,边关可是着实吃紧啊,如果不是一场大雪,只怕现在已经是烽火千里。朝廷精锐许多都在淮西,陛下的意思是尽快解决淮西问题,不然外敌压境,内乱必然也会蜂起。透露点消息给总管大人,可能薛大将军很快就要调任义成节度使,而平定淮西后乌总管也会迅速回师昭义。”</p>

</p>

阿迭光颜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小声说道:</p>

“如此说来,魏博和成德都蠢蠢欲动了?”</p>

崔群叹气道:</p>

“可不是吗?长安传来消息,淄青李师道和魏博田季安、成德王承宗先后上表,以外敌压境为由请求为吴少诚脱罪,准其前往边地戴罪立功。”</p>

阿迭光颜道:</p>

“真是荒谬,这种不忠不义的贼子怎么可能为朝廷效力呢?”</p>

崔群道:</p>

“陛下和太子也是这么说的。这几镇说得好听,若真脱了吴少诚的罪,他哪里肯率军去边地呢?就算他肯,淮西军也是不肯,到时候来场军中挽留的好戏,淮西又是他姓吴的了。幸亏现在吴少诚病重,不然以他的精明,这一次出师只怕要难上十倍。王承宗这个贼子,枉陛下刚刚去了他的成德留后,赏他做了成德节度使。”</p>

正说着,乌光在外求见,这小子现在已经是六品武将了,主管斥候营。阿迭光颜准了后,乌光匆匆上得堂来,道:</p>

“启禀总管大人,探子回报,有十几人从蔡州出来,一路上往郾城而来,并不隐藏形迹,眼下已经到了青陵。为首的淮西幕府的参军杨元卿。请总管示下。”</p>

阿迭光颜转脸望着崔群道:</p>

“果然如崔大人所料,淮西马上就要平定了。”</p>

此时的汴梁城内,韩弘手握暖炉,坐在府上的观雪楼上。楼名虽然叫观雪,外面也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不过韩弘却无心观雪,门窗都掩得严严实实的。韩弘穿着棉布冬衣,危坐胡床之上,面前摆放着淮西行营陆续发来的战报,战报都是捷报,檀香袅袅,韩弘却明显闷闷不乐。</p>

观雪楼的下面院子里,隔着一段距离就站立着士兵仆役,人数虽然众多,却没有人发出一丁点声响。一名幕僚手握一份新的战报匆匆赶过来,低声问道亲兵将领道:</p>

“相公还在楼上吗?”</p>

得到明确的答复后又问道:</p>

“心情还是像以往一样吗?”</p>

得到的依然是明确的答复。</p>

世界上很少有希望自己的军队打败仗的统帅,韩弘就是这很少的人中的一个。虽然一直和淮西不对付,虽然派出韩公武率领五千精兵助战,但是内心深处韩弘却依然对吴少诚抱有一份希望,毕竟自己辛苦创立扩大的基业是谁也不甘心丢掉的。所以韩弘在朝廷流露出对淮西动兵的意向后依然睁一眼闭一眼默许李师道赠送给淮西的粮食过境。开战后虽然不再发生这种事情,而且挂着副元帅的职事,韩弘却很是渴望官军能大败一场,这样就能又有机会保住宣武了,可惜事与愿违,除了开打的几个月小打小闹让韩弘心情较为舒服外,最近这一段时间发来的都是捷报,让韩弘的心情极为郁闷。</p>

这一次来得又是什么消息呢?</p>

幕僚摇摇头,走进了观雪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