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连下两城(1 / 2)

 “诺。”

主将乐羊一声令下,副将当即躬身应诺。

不过正当副将准备前去执行军令之时,刚刚主将乐羊的反应却是让他停住了离开的步伐。

转身回头来到主将乐羊身后,副将沉声问道:“将军刚刚否定了末将的判断,不知将军以为这支秦军的目标究竟是何处?”

“唉……”

“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我也不确定秦军的目标究竟是什么。”轻轻一声叹息之后主将乐羊沉声回答,随后他转身看向身后的副将:“命令前方斥候,务必时刻监视这支秦军的动向。一旦秦军有下一步的动作,一定要及时回报我知晓。”

听出了主将乐羊话语之中对于那支秦军动向的担忧,副将本能地绷紧了心中那一根心弦。

随后,他的耳畔再次传来了主将乐羊一声貌似随意地询问:“龙门渡口方向有什么异常吗?”

“龙门渡口?”

当听到主将乐羊提到龙门渡口之时,副将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丝疑惑。

龙门渡口位于河西腹地,主将乐羊更是派出了两万甲士驻守此地,如此防卫之下这里难道还会有所闪失吗?

不过虽然对于龙门渡口的失守十分不以为然,但是即将身为河西主将的乐羊提到了这里,副将还是沉声回复道:“启禀将军,今日清晨龙门渡口守将还曾派出传令兵,表明他们那里还是风平浪静。”

“依末将看来秦军就算有心对龙门渡口动手,那么他们的行踪也势必会被我军分布在河西各处的斥候所探知到。”

“如今前方斥候并没有遭遇到秦国大军的情报传来,龙门渡口两万守军也没有遭遇袭击的消息传来,那么想必龙门渡口方向应该是没有什么异常的。”

其实,如果按照之前大军交战的经验来看,这位魏国河西军副将对于龙门渡口方向战局的判断应该不能算错。

但是这名副将错就错在太过高看自己麾下战力,而却忽视了秦军还拥有一支拥有长途奔袭能力的精锐骑兵。

为了摆脱魏国军队遍撒于河西大地之上的斥候的监视,秦军并没有选择从北地直插河西腹地。

这次秦军主将白兴选择的路线是从北地先行北上,然后横跨秦国北方大片草原,最后沿着河水南下直取龙门渡口。

在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了龙门渡口之后,白兴也不忘记率领麾下骑兵追击那些为数不多趁着战乱逃跑的魏军溃卒。

只有两条腿的步卒如何能够逃得过四条腿的骑兵的追击,更何况秦军骑兵的数量还远远超过那些魏军溃卒。

在这种情况之下,几乎就没有多少的魏军溃卒从秦军骑兵追击下逃脱出来;就算有些走投无路魏军溃卒靠着跳入滚滚河水之中侥幸逃脱,他们也绝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回到少梁。

原本魏军上下就不认为龙门渡口会丢失,再加上秦军骑兵刻意的消息封锁之下,身处少梁城的魏国河西军高层几乎是对北边的战局一无所知。

“将军有命,末将自当遵从。末将即刻派人前去联系龙门渡口守军,一定确保那里万无一失。”因为心中笃定龙门渡口必然不会失守,所以副将来到主将乐羊身后沉声说道。

而在听到副将这一番回应之后,心中虽然隐隐有几分不妙但是还未确定的主将乐羊最终还是沉声说道:“就这么办吧。记住一旦发现情况有变,即刻报与我知晓。”

“诺。”听到主将乐羊再三嘱托,副将再次躬身应诺。起身之后他来到主将乐羊身后轻声说道:“将军,末将告退。”

“去吧。”

淡淡一声回复之后,魏国河西主将乐羊再也不管身后缓缓离开的副将,转身继续研究起了那一幅悬挂于议事厅之中的河西地图。

他的视线先是移向如今依旧驻扎着十万秦军的重泉城之上,然后快速东移来到了自己身处的少梁邑的位置,最后那道视线却是分别看向了河水之上的三个渡口。

风陵渡、蒲坂渡、龙门渡,当这三个渡口一一出现在魏国河西主将乐羊的视野之中时,这位为了魏国奋战数十年的老将军带着心中忐忑喃喃自语道:“此战虽然我魏国兵力处于弱势,但是胜利者一定是我魏国,一定!”

虽然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乐羊努力告诉着自己此战魏国一定可以获胜,但是这场河西大战的进程却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扭转的。

几乎就是在魏国部署在河西之地众多斥候的监视之下,由秦国大将全旭所率领的十万大军从渭水北岸的下邽渡过了渭水,而这支大军下一个目标赫然是魏国所占据的郑县之地。

郑县以东乃是武成,武成往东乃是阴晋,而阴晋再往东就是魏国河西生命线之一的风陵渡口。

数十年前,当时还被称作魏氏的魏国正是趁着秦国国内动荡的机会从风陵渡西渡河水,一直攻打到了深入秦国关中腹心之地的郑县。

今日,由秦军大将全旭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就是要按照当年来的方向,将这三座原本就属于秦国的城邑连带着那风陵渡口一起重新纳入秦国的疆域范围之内。

面对战意汹汹而来的十万精锐秦师,分布于郑县、武成和阴晋三城总计两万名魏军甲士就显得有些薄弱。

因为要防备的时刻会从重泉城东渡洛水的秦国中军,再加上河西后方有少梁、郃阳这两座要塞需要固守,所以如今的魏军几乎抽不出兵力来支援即将爆发大战的南部战场。

在郑县阴晋一线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之下,身为魏军河西主将的乐羊一方面向魏国国内寻求援军,另一方面却是向着三城魏军下达了一道将令。

伴随着魏军主将乐羊的一声令下,驻守在郑县、武成两座城邑的魏国驻军全部东撤,聚集全部两万大军固守最后的城邑阴晋。

面对魏军撤退留下的郑县和武成两座空城,身为率领十万秦军的主将全旭自然是欣然将它们收入囊中了。

在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这两座城邑后,秦将全旭除留下少量士卒固守城池外当即率领大军乘胜向东,最终将拥有两万魏军驻守的阴晋城重重包围。

至此,秦魏双方再次将目光落在了阴晋,落在了这座原来时空之中的河西太守吴起一战成名的城邑。

……

秦魏边境,河西,阴晋城。

“呜……”

一曲悠长而又沧桑的号角声忽然出现在阴晋城外,立时将这片一望无垠的广袤原野拉入了战争节奏之中。

听着耳畔这一阵明显充满着荒凉气息的号角声,看着视野之中阴晋城外那仿佛没有边际的黑色海洋,站立于阴晋城墙之上的魏军甲士双眼之中显露出的是那无比严肃的神情。

为了缓解心中那越来越强烈的恐慌之情,这些魏军甲士死死攥住手中握着的长戟、弓箭、长剑、木盾等一切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