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王篇二十二(1 / 2)

 !

面对秦王嬴渠梁提出的这个问题,身为大良造的孙伯灵再次对着其躬身一礼,然后联系刚刚自己所分析的吴楚战事缓缓诉说了起来。

“王上,正如臣刚刚所说,此番吴楚之间的大战吴国之所以能够取胜,除了其主将凌奕谋划得当之外,也是因为楚国这次实在是太过于轻视对手。”

说着大良造孙伯灵将自己的右手缓缓移向了身后那幅地图之上,最终落在了地图右下角的一座用赤色颜料勾画出的一座城邑之上。

顺着大良造孙伯灵手指下落处看过去,秦王嬴渠梁不由注意到那座城邑赫然就是吴国都城,吴城。

就在秦王嬴渠梁心中思索之际,耳畔却又传来了大良造孙伯灵的幽幽话语,“王上,这吴国都城周围都是平原,根本就是无险可守之地。”

“这样的易攻难守之地一旦落入敌方手中,就极有可能成为敌军长驱直入的根基所在。”

说完这句话语之后,大良造孙伯灵的视线望向了对面的秦王嬴渠梁,立时看到了一双思绪凝重的视线。

而此刻的秦王嬴渠梁正对照着地图,回忆着此前那番大战之中吴楚两军之间的调兵遣将的行动。

正如大良造孙伯灵所说的那样,地处平原的吴国都城吴城除了本身的城防之外,周围地形可谓是一马平川,可谓是无险可守。

这也是吴军主将凌奕会选择放弃这座作为吴国象征的都城,而选择将北部的重镇丹徒作为自己防御重点的缘由所在。

不是不想守,实在是无法守住。

若是吴军主将凌奕执意坚守此城和楚国大军来一场攻城战的话,那么不用说后面的反败为胜了,恐怕他和他麾下士卒的结局将会和今日被困孤城的楚军主将上官祖钊一般。

片刻之后,大良造孙伯灵的手指缓缓在吴越之地上勾画了一个圈,然后再次对于双方之间的动作给出了自己的评判。

“其实战事进行到这里,双方之间都没有什么大的冲突。吴军方面,主将凌奕知道都城不可坚守而索性选择放弃,依托北部重镇丹徒重新建立防线;至于楚军方面,主将上官祖钊也没有错失良机,果断拿下了吴国的都城。”

“眼见敌军攻破了自己的都城,吴国百姓之中或许有悲愤之辈,却也不乏绝望之人。楚将上官祖钊的这一个动作,重要的不是攻取吴国的都城,而是攻取吴国百姓的战心。”

评判进行到这里望着地图之上双方接下来的动作,大良造孙伯灵先是缓缓闭起双眼陷入了一阵凝思之中,然后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

“可惜啊,上官祖钊他太急了,或者说是楚国太急了。”

“因为之前攻越之战的进展顺利,上官祖钊以及整个楚国都把覆灭一个国家看得太过于简单了。可是他们可曾想过昔日的越国只是一个特例,今日的吴国也并不是越国。”

“从内部来看,越国内部矛盾重重,犹如一盘散沙;反观吴国则是在大战开始之间就将大部分的畏惧之人从自己之中踢了出去,可谓团结一心。”

“从外部来看,越国作为曾经的东南霸主,过去百余年之间树敌无数;反观吴国一向是以信守盟约著称于世,纵使面对楚国这般强敌,其背后也有陈国这样的盟友作为依靠。”

“单单凭借数万精卒,单单只用数月时间,要想覆灭如此一个实力不弱的吴国,用一句痴人说梦来议论也并不为过。”

伴随着大良造孙伯灵这般幽幽话语在大殿之中落下,站在他面前的秦王嬴渠梁双眼随即变得清明了许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能够听大良造孙伯灵将吴楚之间的形势对比说得如此透彻,秦王嬴渠梁心中顿时感觉到了一种无比畅快的感觉。

当这股感觉在心底涌起之时,秦王嬴渠梁的思绪之中不经意地出现了先王嬴连和武侯吴起两人的身影。

“或许当年,父王和武侯议论天下战局之时,也是这般的感觉吧。”

这股思绪只是在秦王嬴渠梁的脑海之中停留了片刻便悄然消逝,与此同时一个有些奇特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心中。

“大良造,若是由你来统领这支楚军,同样是要覆灭吴国你会怎么做?”

听到秦王嬴渠梁抛出的这个问题,对面的大良造孙伯灵脸上神情先是一愣,然后他的嘴角之间便浮现了一丝笑意。

带着这份笑意大良造孙伯灵的手指再次回到了那幅地图之上,一个灭亡吴国的计划便在他手指的勾画之下缓缓展开。

其实大良造孙伯灵为楚国制定的灭楚计划说简单也简单,用八个字便足以概括其精髓。

南北夹攻,强势碾压。

正如这八个字所体现出来的含义,大良造孙伯灵为了覆灭吴国一共动用了两支大军。

其中的南部的那一支便是此番大战之中,楚军主将上官祖钊所率领的这一路楚军。

不过与此番大战之中这支楚军不同的是,大良造孙伯灵将这支楚军的人数提升了整整一倍,达到了恐怖的十万人。

在大良造孙伯灵的计划之中,这支十万人大军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借助吴越之间那一马平川的地形迅速完成攻占吴国都城吴城的战略规划。

至于完成了这一任务之后,那就是北部那一支同样拥有十万人之众的楚国大军行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