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程永峰外放(1 / 2)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p>

就在王图在粤北山区为当地工商经济发展而四处奔走的时候,金陵城皇宫。</p>

程永峰也是刚结束了面圣出宫,出宫后刚上马车,放下了车帘后他就是忍不住露出了笑意。</p>

多年努力,连接数月的谋划终于获得了回报。</p>

就在刚刚,陛下召见他,但是却没有和往常那样向他垂询一些秘书处的要务,反而是和他讨论了广东那边的发展问题。</p>

并且重点询问了他对于广东那边工商经济以及民生发展的看法。</p>

而对此已经准备了数月的程永峰自然是对答得体,并且详细的向陛下阐述了自己的一些关于当地经济民生事务的看法。</p>

程永峰认为广东位于南方沿海身份,既有海运之利,出口之便,又有珠江流域可深入粤北乃至广西,依托海运和河运进一步发展工业,立足于目前发展良好的国防制造业、矿务钢铁、综合机械制造业、造船业、纺织业、进一步扩大这些优势产业的优势,同时加强本地优势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以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配套成本,物资运输成本。</p>

紧跟帝国海外扩张大方针,利用广东靠近南洋的地理优势以及自身工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除了继续发展对外出口国防工业外,还有进一步重点发展以棉纺业、毛纺、瓷器、工具类铁制品、小五金、肥皂等日用化工行业为代表的对外出口民用消费品工业,全面抢占南洋以及印度乃至西亚的民用市场。</p>

最后,程永峰还体积了铁路发展的重要性,认为铁路发展乃是联系广东和临近其他省份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广东以及周边省份经济的大动脉。</p>

为此他提出了除了已经确定的广湖铁路外,再修建一条从广东到楚南的铁路线,即广州到衡阳的广横铁路,如此广州和楚南、楚北地区的联系就能够更加的紧密。</p>

广东方面的广州这等工业重地就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来自楚南、楚北地区的各类工业原料,同时湖广地区也能够更方便的获得来自广州的工业商品,资金等等。</p>

这一次君前奏对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程永峰说了很多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当地的经济建设。</p>

也不仅仅是工商业,还包括农业,渔业等方面,尤其是农业方面程永峰就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的想法。</p>

他认为广东虽然很多地方都是山区,农业耕种有所局限,但是在珠三角平原以及粤西地区的雷州府、高州府却都是地形比较平坦,而且也是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p>

同时在其他地方哪怕是丘陵山区多,但是丘陵山区之间也往往会有一些小盆地适合耕种,比如惠州府河源州治下的河源盆地,这地方就很适合耕种,其产出的粮食不仅仅能够满足自用,而且能够往南输送到广州府。</p>

偌大的广东里,目前的农产业其实除了在珠江三角洲平原有着比较良好的开发外,其实在其他地方的开发都还比较原始的,尤其是粤西那边。</p>

雷州府以及高州府这地方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还是非常优越的,不仅仅能够大量种植粮食,而且因为气候的缘故也非常适合种植甘蔗。</p>

而甘蔗目前来说,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乃是大楚帝国里第一大制糖原料,在很多地方乃至海外殖民地里都有广泛种植。</p>

对面程永峰的陈述,罗志学当时并没有表达太多的意见,甚至都没有仔细听,程永峰的想法做法其实罗志学之前已经有所了解。</p>

这一次垂询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罗志学早就敲定让此人去广东了,甚至程永峰自己都知道……要不然程永峰没啥事,干嘛收集那么多广东的各种资料,费尽心思搞出来各种发展规划啊。</p>

因为……几个月前罗志学就已经暗示过他,可能会把他外放到广东去任职,不是干别的,就是去当布政使。</p>

没有外界想象的什么过渡期,直接连升两级过去就是当正三品的广东布政使。</p>

因为罗志学已经即将调广东现任巡抚李启华入京了,没多少时间给程永峰过渡。</p>

李启华在广东任职布政使三年,巡抚五年,在广东的八年任职时间里主导发展了广东那边的工商业大发展,积功甚厚。</p>

对于有功之臣,罗志学一向来都不会吝啬自己的奖赏。</p>

李启华五年巡抚任满,罗志学已经准备调他回京,刚好可以接替工商部尚书一职,并进入御书房任协办大臣。</p>

那个啥,为了给李启华腾位置,现任工商部尚书张文清都已经乞骸骨的奏折都已经上了第三次了……罗志学手里握着第三次的乞骸骨折子,随时都可以批准。</p>

张文清乞骸骨倒不是被排挤或斗争失败,而是他本来年纪就大,身体也不咋地,早几个月前一病不起,虽然不到一名呼呼的地步,但是也已经无法正常理事了。</p>

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罗志学才会准备调李启华入京,并准备让程永峰去广东那边当个布政使,进而会引起了这一连串的帝国高层官员职务变动。</p>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换源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p>

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李启华的入京。</p>

按照罗志学对他的安排,先让他在御书房当个协办打熬个三五年,如果此人办事还妥当的话,那么罗志学也会考虑着让李启华入值御书房参赞军政要务,全面的参与帝国战略决策。</p>

大楚帝国最顶级的,位极人臣的职务不是尚书,不是部长,而是参务大臣。</p>

准确的说不是职务,而是差遣,全称为“入值御书房参议军政要务”,也可以简称参务。</p>

至于参务大臣……这个称呼从来都没有存在过官方文件上,官场内部也不这么叫,都是民间那边的叫法,官场众人一般称呼参务大臣为‘参务’,下头的官员为了以示尊敬,也有称呼什么枢臣、阁臣之类的,嗯枢密不算。</p>

枢密这个词……这玩意在其他王朝里兴许是指阁臣,权臣什么的。</p>

但是在大楚帝国里,一般特指翰林院秘书处的那几十个正式的一等、二等、三等秘书,出自秘书处大门口的一句警示语:“秘书处为枢密重地,非特有诏旨,不许擅入”</p>

在粤北山区当个小县令的王图为啥说他背景深厚啊……因为这人就是个前‘枢密’,政治地位非常之特殊。</p>

未来让李启华成为参务大臣之一,这是罗志学的初步想法,以后成不成先看未来几年李启华的表现再说。</p>

现在嘛,自然是不会对外界透露丝毫内心想法的。</p>

李启华有功调入京畿,广东那边的新任巡抚的人选也好办,那就是这些年来同样干得不错的广东现任布政使唐天贵。</p>

一个身形很矮小的瘦老头子,但是办事能力相当不俗,广东这些年的工商业高速发展,李启华固然是掌管大局,但是具体实施的还是这个唐天贵。</p>

搞经济,人家唐天贵才是专业的……</p>

为了政策延续性,加上唐天贵能力确实不错,罗志学打算让唐天贵升任广东巡抚。</p>

但是为了平衡,他又选择从京畿空降一个布政使过去。</p>

毕竟唐天贵和李启华搭档多年,李启华入京后依旧少不了对广东那边会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作为他的老部下唐天贵又是原地升职,这长久以往很容易就出现问题。</p>

但是吧,罗志学又却是觉得这人挺适合当新广东巡抚的,弃之不用又觉得有些可惜。</p>

因此罗志学选择了让唐天贵升任广东巡抚,同时从京畿空降一个布政使过去。</p>

而秘书处副处长兼任一等秘书,侍讲程永峰也刚好到了要外放的年限,而他本人也有外放的意愿,所以罗志学前期考察了他一段时间后,觉得这人还可行,因此就决定了下来。</p>

让程永峰去广东和唐天贵搭档。</p>

这样还不用担心地方主义冒头的问题。</p>

毕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秘书处的人是孤臣,再不济也是自称派系,不用担心他们和地方官员或者什么各部官员相勾结。</p>

广东那边的巡抚和布政使人选调整,是罗志学近期高级官员任免上的一系列调整之一,除了上述四人的职务调整外,其实近期罗志学还要对多个省份的巡抚、布政使以及多部尚书、侍郎的人员进行调整。</p>

这倒不是说罗志学要搞什么布局之类的,纯粹是正常操作。</p>

毕竟如今大楚帝国里,不算军方的话,京畿方面光是正二品级别的机构,如各部、督察院、审判院、翰林院就有十多个,然后还有七八个独立,主官从二品级别的局。</p>

地方上的巡抚衙署有三十几个。</p>

这意味着光是正二品、从二品这两个级别的现任官员就有大几十个。</p>

这还不包括一些加衔,或者位卑权重的部分重要职务。</p>

如果算上正三品职务的那就更多了,京畿各种正三品司长、局长,地方布政使、省督察御史、税务厅厅长,省判官等等,那可是好几百号人呢。</p>

如此多的高级官员,那么是正常人员调动每年也得调动一大批人,这些高级职务的调动都是需要罗志学拍板做决定的。</p>

在大楚帝国里,可没廷推这么个说法,所有高级官员的任命都是罗志学独断,顶多就是让吏务部那边配合提供候选官员的履历质料而已。</p>

虽然这样会让罗志学会把不少精力都放在人事调整上,但是即便如此罗志学也从来没有想过把把人事权力下放。</p>

因为这关乎到最核心的权力:人事权。</p>

罗志学作为一个皇帝,他是怎么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的?</p>

他是如何让这个庞大的帝国按照自己的意志在前进的?</p>

制定了各项宏观战略后,是如何推动这些战略施行下去的?</p>

他一天到晚也就是见见大臣,批阅奏折,开会,真说起来其实也没见他干啥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