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外命妇进宫给各宫的主子娘娘们请安的日子,墓嫣然到明徽园的时候,沈氏已按品级穿戴好,早早的侯在那儿了,及至几位姨娘过来给柳氏请了安,又到柏松堂给慕老太太叩了头,一众人才散了。</p>
慕嫣然和沈氏跟在柳氏身后,坐着慕府的马车,朝宫门的方向驶</p>
“夫人,妾身想去永寿宫给太后娘娘请安,一会儿,妾身就不跟着您去漪兰宫了,行吗?”</p>
看着对面眯着眼假寐的柳氏,沈氏小心翼翼的询问着。</p>
睁开眼看了沈氏一眼,柳氏点了点头,复又合上了眼睛,一时间,沈氏却觉得手心里有些冒汗。</p>
到毓秀宫时,已有好几位外命妇先到了,柳氏依次和众人打了招呼,跟着毓秀宫的女官,过去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不一会儿,襄王妃携着贺琳蓉也进来了,两人亲热的聊了几句,已有女官唱念着说皇后娘娘到了,众人各自起身,整齐的给皇后行了礼。</p>
贺婉茹已远嫁秦国,再看到贺琳蓉和慕嫣然等一众女孩儿们,皇后颇有些感慨的说道:“哎,果然是岁月催人老,依稀还觉得她们是小孩子呢,转眼这嫁人的嫁人,育子的育子,我们可都老喽······”</p>
皇后的话音落毕,有平日里在她面前说得上话的外命妇忙接过话茬不过分的拍着马,旁边也另有人搭腔,毓秀宫里,一片欢声笑语。</p>
从毓秀宫出来,沈氏跟柳氏打了招呼,转身朝永寿宫去了,而柳氏则携着慕嫣然,去了漪兰宫。</p>
老远看见柳氏二人,一早就在漪兰宫候着的贺启暄便疾步迎了上来,先柳氏一步的给她行了礼,轻声说道:“启暄见过岳母大人·……”</p>
除夕夜贺启暄冲慕昭扬行礼时·柳氏便心中欢喜,觉得贺启暄身为皇子却丝毫没有皇子的架子,年轻有为不说,还谦虚懂礼·那会儿,柳氏看着贺启暄,心里满意极了,倒真是应了民间那句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 ~</p>
此刻,见贺启暄冲自己行礼·柳氏也没有刻意避开,只等着贺启暄站起身,才从袖袋里拿出早已备好的荷包递给他,一边柔声说道:“宣王殿下这样,臣妾也就不拿乔了,虽你和嫣儿还没成亲,但臣妾心里,已把你当姑爷了·你们还算是孩子,过年的荷包,总要收下的吧?”</p>
贺启暄从前在宫里时·便不是个守规矩的,一切只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后来到边关,又在军营里跟一帮将士混了两年,是故,性子愈发随和,见柳氏不拿自己当外人,贺启暄心里愈发欢喜,大方的从柳氏手里接过荷包,贺启暄道了谢,一边冲慕嫣然眨了眨眼睛。</p>
三人进了漪兰宫·柳氏和慕嫣然给宛贵妃行了礼,宛贵妃便指着身边的暖炕,让柳氏坐下了,而慕嫣然,则和贺启暄一左一右的坐在了宛贵妃下首处。</p>
笑呵呵的看着柳氏,宛贵妃亲热的说道:“我这儿没那么多的规矩·你是知晓的,咱们好好说说话儿,一会儿你们也早些回去过年,等过完了年,可有的忙了。”</p>
一语双关,看着慕嫣然心虚的低垂下头,宛贵妃脸上的笑容,越发深厚了。</p>
“钦天监已算好了日子,二月里的十六,和三月里的初九,都是大吉的日子,慕夫人觉得哪个日子好?议定了,咱们就着手准备起来了,免得暄儿成日里在我这儿磨,好像是我耽搁了他娶媳妇儿似的。</p>
和煦的说着,宛贵妃还不忘回头打趣儿子一句,顿时,连一向大大咧咧的贺启暄,也面显赧色了。</p>
相比-漪兰宫里的轻松惬意,永寿宫里,又是另一番情形。</p>
好不容易等到来给太后请安的外命妇都走了,沈氏怯懦的走上前坐在太后下首处,低低的唤了一句“太后娘娘”,就再也不敢往下接了。 ~</p>
“你父亲那儿,可去瞧过了?”</p>
斜了沈氏一眼,太后没好气的问道。</p>
点了点头,沈氏轻声答道:“父王一回到都城,臣妾就去看望过了的,只不过父王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今,臣妾的身上,他也不好再花太多的心思了。”</p>
说着,沈氏的眼中,浮起了一抹委屈的泪水。</p>
“是你自己不争气,如今,你父王这么说,也怪不得他。看看你,这几年,都成什么样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