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收入与支出(1 / 2)

 旅顺另外还养了猪羊鸡等活禽若干,皆由各囤田堡自己负责,保证旅顺伙食的供应多元化。</p>

最后后勤司道:“眼下我们每月除用掉的柴火,可囤五万斤,另外每月可囤五千斤优质炭。”</p>

旅顺附近很多山林植被,秋季拣拣断枝落叶都能囤好多柴火,更别说皮岛那边每月送来这么多大树。</p>

丁毅想了想:“炭还要大量的囤,每月五千斤不够,以后咱们是以火器为主,自己做的火药,总比买来的好。”</p>

众人纷纷点头,杜如海赶紧记下。</p>

后勤司后是李忠义的匠作局汇报。</p>

眼下丁毅手中已经有接近一万五千人,他每天还在各处找工匠,登州和附近一带的工匠几乎被阮思青挖绝了,几乎影响了登州百姓的正常生活。</p>

现在登州府百姓发现,自己想找个铁铺打把菜刀都找不到,只能到登州大卖场里去买,因为所有的工匠都不见了。</p>

匠作局如今有工匠两百四十六人,学徒三百多人,制甲员工两百多人。</p>

每月可产鲁密铳60杆,目前整个旅顺南营已经有鲁密铳140杆。</p>

从今天起,他们将在猪岛做机床,李忠义道:“周大虎夫妻说了,先制五台机床,五台水车,大概要两个月时间,两个月后,每天能产铳管二十杆以上,月产将达600杆。”瞬息产量就上去了。</p>

原本一台水车可控制两台机床,但机床需用蚬木,实在难搞,当年赵父自己家里几个人,用了半年才做一台。</p>

眼下丁毅这里人多,加班加点,两个月也只能做五台。</p>

他匠作局的规划是这样,先做五台运行起来,接着再做五台,正好配上五台水车。</p>

第一年保持十台,必竟丁毅兵马还不够多。</p>

第二年再做十台机床和五台水车。</p>

主要还是人手问题,他们一部份人分出来做机床,一部份人继续做铳的零件,还有部份人要搞火炮,做甲盔,实在没有太多的人。</p>

等机床好了,用机床做铳管,配上零件,可以速度组装。</p>

丁毅听完计划,觉的可行,因为他知道眼下自己没舍大仗,而且不准备参与大仗,眼下的铳已经够用了。</p>

李忠义又道,眼下匠作局每月产铁甲五十副,锁甲一百副,棉甲两百套,长杆五百杆,盾牌两百面。</p>

说完就诉苦,还是工匠不够,向丁毅要人。</p>

丁毅气的翻白眼,匠作局是个吞金部门,养了两百多工匠,工人学徒有五六百,丁毅卖盐的钱全用在上面了,大明朝现在,有些省的匠作局工匠都不如他多。</p>

他这一趟出去,沿海经过每个城市,都要抢一波工匠来,李忠义还说人少。</p>

“先辛苦下,我也在到处抢人啊,全大明工匠快被我抢光了。”丁毅没好气的道。</p>

大伙都笑了。</p>

但李忠义也马上道,现在是万事开头难,等机床做好,用铳的工匠可以少很多,铳做的快,其他东西也会做的更快,只要丁大人有材料就行。</p>

当然,丁大人在材料上从来舍得花钱。</p>

李忠义也马上汇报了匠作局的储备,目前匠作局在猪岛囤结了各类铁料五万多斤,苏钢两万多斤,硝石,硫磺近二万斤,炭四万多斤(每月还在增加),火药一万多斤。</p>

每天自产颗粒火药两百多斤。</p>

匠作局的这些物资,阮思青每趟出去,能买到都要买,连绵不断的往家里运,简直是越来越多。</p>

</p>

但这样丁毅还不满意。</p>

“自产火药太少,日产要提高到五百斤以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