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我上我也行啊(1 / 2)

 要怪就怪最近老有人给朱允炆讲西汉七国之乱的故事吧!</p>

西汉时期,因为中枢要削番的关系,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汉景帝一开始慌了将晁错给抓起来,后面汉景帝又在众多势力的逼迫下将晁错给杀了。</p>

汉景帝的慌乱当然不能被传开,等待中枢的大军对叛军形成优势,杀晁错的事情也就变成了缓敌之计,七王的叛乱被扑灭还能变成是汉景帝在麻痹七王。</p>

死一个晁错将局势扭转成为“胜势在我”简直就是大赚,想必地下的晁错也愿意的吧?</p>

另外一点,七王不是说朝中有奸臣,晁错就是那个奸臣吗?汉景帝很是从善如流地将晁错下狱并杀死,某种程度上是不是抢先一步将奸臣宰了?七王清君侧的理由没啦,还特么不赶快解散大军!</p>

七王喊出清君侧只是给天下人一种委婉的说法而已,难不成还大喊大叫“贼尼玛,额造反啦!”之类?</p>

朱允炆一想自己绝对不会比汉景帝差……,也就汉景帝不知道,要不然绝对要从陵墓里爬出来找朱允炆说道说道。</p>

总之,朱允炆觉得“我上我也行”,杀齐泰和黄子澄是舍不得杀的,学汉景帝将叛乱藩王喊是奸臣的人先收监,是不是能让藩王失去叛乱的理由呢?</p>

然而,汉景帝抓捕晁错是在七王刚刚起兵的时候,朱允炆撸掉齐泰和黄子澄的官职并抓起来是在耿炳文刚刚大败之后。</p>

同样的一种做法,时机选择上的不对,产生的结果绝对会不一样。</p>

简单的说,朝廷的大军本来就一再败给燕军,朱允炆又在耿炳文刚刚大败就干了收监齐泰和黄子澄的事情,搞得好像燕军着实势大,朝廷要抵抗不住了才满足朱棣一样。</p>

那么一搞,不怪天下百姓会想:原来燕军那么能打,皇帝是不是怕了才满足燕王的要求啊?这样看来,朝廷没想象中那么厉害,燕军也不是猜测中的那么弱小呀!</p>

燕军的想法是:原来俺们那么牛逼?朝廷怕了,绝壁要继续痛打落水狗啊!</p>

朝廷大军必定心中揣揣:妈呀,皇帝都怕了叛逆,俺上战场一定要悠着点,免得死了都白死。</p>

齐泰和黄子澄被收监下狱的消息传到了新城……,也就是距离朝廷大军驻扎的霸州西北方向约一百里之外的一座城池,朱棣听了朱允炆的操作,讲实话是完全愣住了。</p>

“建文将齐泰与黄子澄下狱?”朱棣回过神来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很是感慨地说道:“真是我的好侄子,爹真是挑了个好太孙。”</p>

是啊,不是好侄子又是什么?</p>

朱允炆那么一干,北上的朝廷大军必定是士气大跌,连带包括李景隆在内的诸多朝廷将校也该陷入迟疑不定了。</p>

他们面对士气骤降的军队会很不开心,并且拿捏不清楚皇帝是不是要妥协,做事变得犹犹豫豫不提,加上之前皇帝那一道“勿使朕有伤叔之名”的旨意被传开,脑子肯定是要混乱了。</p>

朱棣脸上的笑意一收,环视众将一圈,说道:“我后翼遭袭,不得不救。永平一失,北平便将直面敌军兵锋。”</p>

关于永平正在面临攻打的事情,他们是今天刚刚收到的汇报。</p>

攻打永平的军队来自辽东都司,原属于辽王朱植统辖之下。</p>

在朝廷开始削番之后,朱允炆就将朱植召去应天,朱植乘船渡海回到应天立刻被软禁起来,辽东都司自然也就被朝廷派去的人接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