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连山乡 第七十六章 出了纰漏(1 / 2)

 次日上午,林浩正带着薛建伟在东野村暗自走访。</p>

其实,这次才算林浩的第一次暗访行动,前两次都因为有事情要处理,暗访只得变成拜访了,他根本就没有和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过。</p>

想做好这个乡长,光听好话是不行的,只有真正的了解到百姓的心里,才能做到让他们满意,这也是宋建国在离开连山乡之前,和林浩的最后一句话。林浩认为很有道理,他也是想这么做。</p>

此时,林浩正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跟几个老大爷聊天呢。</p>

“伙子,你是来干嘛的啊?”一个已是满头银发的老大爷,好奇的问道,同时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薛建伟。</p>

林浩闻言笑着回道:“大爷,我是到村里拜访个亲戚的,这不看到您老几位在这晒暖,就过来凑个热闹嘛。”</p>

老大爷盯着薛建伟,摇了摇头,道:“俺可是快入土的人了,什么事没经历过啊,我看你不太像是来省亲的,倒像是来“微服私访”的。”</p>

这话的林浩,心中一惊,同时不由的感叹,谁农村的老百姓好糊弄啊,自己这还没两句呢,就被人瞧出端倪了。</p>

不过,林浩这时肯定不会承认什么,而是笑着答道:“您老可是看走眼啦,我哪里像是能微服私访的大官啊。”着还指了指薛建伟,道:“这个是我表弟,跟我一起来走亲戚的。”</p>

然而无论林浩怎么,银发老大爷都是一副不信的模样,整的林浩很是无奈。</p>

还好这时有人开了了一句,“老崔,你就是喜欢犯拧,伙子,你别搭理他。”开口的是坐在老大爷旁边的一位老妇人。估计是老大爷是老伴,所以话很是随便。</p>

果然,见老太太开口,银发老大爷撇了撇嘴,没有再什么。</p>

可他这一不开口,林浩就坐蜡了,他可是来了解民生的,不话怎么了解啊?不得已他只能跟后来话的老太太套起了近乎,“大娘,您跟儿女过吗?”</p>

“嗯哪。我的儿女多,大伙轮流照顾我们老两口,现在住在我大儿子家呢。”到这个,老太太脸上笑的褶子都挤到了一起,显得很是高兴。</p>

“那您可是有福气,儿女孝顺,身体健康,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啊。”林浩笑着附和了起来。</p>

经过一阵子的闲聊后,几个老人对林浩的态度也慢慢亲热起来。毕竟林浩一直在刻意的套近乎,光捡好话。</p>

犹豫了一下后,林浩提了一个问题,“大娘。您家的地多吗?”</p>

没等老太太回话,她的老伴,那位崔姓老大爷就接过了话茬,“多什么多啊?每家总共就那么一亩多地。”</p>

“那种的粮食够吃吗?”林浩忙追问道。</p>

老头儿正想回答。老太太伸手戳了他的后腰一下,道:“过去肯定是不够啊,要上交一部分的。不过现在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不用再交公粮,粮食也就差不多能糊口了。”</p>

显然老太太是个很精明的人,看出林浩身份不凡,可能是乡里的干部,所以她拦着自己老头,不让他口无遮拦的乱世,自己则捡好听的。</p>

林浩意识到这,心中很是无奈,碰到个精明老太太,自己又有什么招呢。</p>

就在林浩犹豫要不要再问什么的时候,他裤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拿出手机一看,发现是昨天才存上的副乡长陶文荣的号码,忙按下了接听键。</p>

电话一接通,对面叫传来陶文荣有些焦急的声音,“林乡长,你在哪儿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