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打比方(2 / 2)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不应吝惜自己的表扬,该出口的要出口,慷慨地给予表扬奖励。慷慨不是说应该给孩子买多少东西花多少钱,而在于对孩子的进步应该充分肯定。

多表扬少批评。是家长家教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

以精神鼓励为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精神鼓励的方式其实很多,比如和孩子一块儿逛公园、看电影、听音乐会、家庭旅游、开个家庭庆祝会等等。

奖赏应该属于第二位。可以利用奖赏给孩子买玩具、购文具、订报刊、增置文体用品。当然也可买食品、购置衣服等。

孩子经济不独立,生活要靠家中父母供养,给予孩子适当的物质奖赏也无大碍,但是切记不要多。东西一多,孩子则会堕入物质的满足和享受之中,与其成长不利。

当然。也不是说不能够运用物质鼓励了,家庭条件许可的话。物质鼓励也是很不错的一种鼓励方式,不过。在你给与孩子物质鼓励的时候,你得做到物质奖励不事先许愿。

有些家长总爱事先许愿:“你要是期中考1oo分,我给你买一件连衣裙。”……

其实这样做是不妥的,家长奖励孩子说到底是个手段,是个方法,不是目的。

家长给不给,给什么,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事先许愿容易导致孩子养成同大人分斤掰两、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这就与我们表扬奖励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在给孩子以物质奖励的同时一定要伴之以讲清道理,说明为什么奖励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今后还需要怎样做,让孩子明确自己有何长项,奋斗方向是什么,使孩子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之后,精神上增添新的动力。

3、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要做到不为孩子护短。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越短。如果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给予批评,当时给他说明为什么不好是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允许犯错,关键是要从犯错中吸取做人做事的本领,不重复犯错,在错中慢慢长大。

想要真正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还得懂得在一定的时候,放飞自己的孩子,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够真正的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工作中,处于领先的位置。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尽情地玩,不要限制过多、过死,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要让孩子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帮父母干些家务活等,不要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

“笼子和鸟”的故事是我们许多父母经常给孩子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深刻,鸟儿在笼子中活,那是鸟儿的悲哀,应该让鸟儿回到大自然中去,那才是鸟儿的本能所归。

爱玩、会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同样,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事情都想试着去做,孩子在做事中独立生活的能力会逐步得到锻炼。

父母一定要学会适时而毫不迟缓地放飞孩子。适时而毫不迟缓地放飞孩子,孩子会比在父母的护翼下成长更茁壮、更有主见。相反,包办会造成孩子能力的丧失。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在放飞孩子方面。有这么一片文章,作为家长的真的是很有必要看看:有两位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空间,想出了一个叫做“小留学”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孩子也非常欢迎。

所谓“小留学”,就是两家的孩子,都到对方的家中去住一两个月,上学仍在原来的学校。别看这么一个空间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却十分突出。

至少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孩子得到了锻炼。孩子初次离家,虽然不是一个人生活,但毕竟周围都是外人,环境不熟悉,因此也可算作独立生活的初步锻炼。

二是培养了自理能力。初到别人家,孩子比较重视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们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家务活抢着干,作息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不会的事情努力学着做,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进步得非常快。

三是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留学”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着都是陌生人,这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孩子们学习着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如何对待新的邻居,如何对待来访的客人,在新的家中听到长辈的教导,结合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经验。感到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孩子先后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也算是一种比较研究。

两个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成员有不同的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分析着两个家庭的种种不同,可以起到从一个小窗口,加深对社会认识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这样放手地去锻炼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使劲……

我就亲眼在我们家附近的幼儿园前面见到过这么一些母亲,注意了,不是一个,而是一些,她/她们把自己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费力地抱到离学校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由于怕老师看见挨批评,才不情愿地放下来,亲了孩子之后,目送着孩子去上学。

相信这样的事情,也许很多的人现在就做着同样的事情。

这位/些母亲肯定极其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能都会清楚地感到,这种爱的结果将会是多么可怕!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面对着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他们能够成功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孩子九层九会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相信到了这个时候,这些家长才会后悔自己以前教育孩子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可惜,到了那个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说,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锻炼可分为体力锻炼、脑力锻炼和综合锻炼。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一般不能完全靠现成的条件,需要自己创造。

有这么一个例子,之前有一位到米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大孩子非常沉着地对他说:“你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

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小??????”

大孩子解释说:“我已经9岁了,而且我已经有14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游戏??????”

大孩子观察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

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

很快的,学着听到更令他惊奇的回答:“她是我的妹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她们的父母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出来闯天下。

可我们就有那么一些父母,不但自己从没想过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反而把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锻炼条件破坏掉,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上面太多了。

如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军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行李背到2oo米外的汽车上。竟有父母向学校提出“抗议”:把孩子累坏了谁负责?

最后,这位父母还是自己气哼哼地把学生的行李背到车上,而他的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徒手走在后边??????

难道这样的家庭将来能幸福吗?真不知道这位汗流满面的父母是怎样想的!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例如,过去的小学课本中,在描写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明确地写着,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候,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

学完了这节课后,许多学生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巴是怎样脱落的。

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见小蝌蚪的尾巴脱落过程,但是,尾巴确实也不见了。

学生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观察。而是要求他们仔细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

于是许多孩子同时进行了观察。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

所有的观察,得到了一致结论,他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

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误得到了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赞颂的是这位老师,因为他支持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解决?

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

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拥护的小班长。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绔子弟”?

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亟须探讨的课题。有经验的父母多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

有位父母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父母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父母就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

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

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父母的观念有关。比如,在袋鼠国,有位中国记者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

有一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上,和街道并排着有一条小河。这时记者看到前面有位袋鼠国的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

突然,记者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孩子,跳来跳去,扑通!掉进小河里。记者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河边,准备跳到河里去救孩子。

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者要跳的一刹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记者奇怪地望着她,请她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

记者看到孩子在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上来,而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

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由于父母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有的父母就能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要教育他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

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是很值得的。

如有一位父母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到少年宫报名时,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口看出了神,再也不走了。

于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把舞蹈学好。

有的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钱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安排出一个合理的零花钱的数量,但把支配权交给孩子,并且节余归己。

这样做,不但能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能使他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得到提高。

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都让父母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选择的嘛。

如果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孩子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所以,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赵朝纲现在是没有自己真正的亲生孩子,但是,他现在已经把囡囡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所以,在教育囡囡这方面,赵朝纲是真的很重视。

就算是现在萍萍怀孕了,赵朝纲很快就会有自己的亲生儿子了,但是,在赵朝纲的思想上面,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囡囡,所以,对于囡囡的教育,赵朝纲极其的重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