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办厂(2 / 2)

按道理说,这事儿是违背朝廷法令的,但大家伙都这么干,李明浩也不好拒绝鹿家,而且他对挖满清墙角也是毫无心理压力,所以便应了下来。</p>

鹿泰恒当即喜不自胜,如此以来,他们鹿家每年就能少交许多粮食税款了,当下便亲自举杯敬酒感谢李明浩,同时心中再次感慨,先人让鹿家子孙考功名简直太英明了,你瞧瞧人家,这才刚考上举人,就有这么多好处。</p>

“叔,其实我也有事找你帮忙哩,咱们村的祠堂该翻修了!”李明浩也说明了自己的来意。</p>

小说里,白嘉轩找到鹿泰恒说起翻修祠堂的时候,鹿泰恒还讽刺了几句,可如今却是满口答应,也不说自己老了,让他和鹿子霖忙活的话了,“这是好事,你牵头来办,我跟子霖都听你的!”</p>

李明浩的方案被他们全盘接受:凡是在祠堂里敬香火的白姓或鹿姓的人家,凭自己的家当随意捐赠,一升不少,一石不拒,实在拿不出一升一文的人家也不责怪,其余不足部分由他们两家补上。</p>

鹿泰恒还主动提出,把地挂在李明浩名下,按照规矩每年都要给他交钱粮,既然如此,那剩下的鹿家都包了,名义上还是两家一起出。</p>

李明浩婉言谢绝,然后就张罗着开始忙活,请来了附近最有名的卫木匠和他的徒弟,鹿子霖负责工程,每天按户派工,鹿泰恒组织后勤,李明浩总管全局。</p>

祠堂外的场院里临时搭起席棚,盘了锅台支了案板,除了给工匠管饭,凡是轮流派来做小工打下手的人,也一律在官灶上吃饭。</p>

厨师是本村里最干净最利落的几个女人,男人们一边围在地摊上吃饭一边和锅台边的女人调笑打诨,欢悦喜庆的气氛把白鹿两姓的人融合到一起了。</p>

每家每户捐赠的粮食记了账,用红纸抄写出花名单公布于祠堂外的围墙上,每天记下花销的粮食和钱款的数字。</p>

整个工程竣工揭幕的那天,请来了南原上麻子红的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川原上下的人都拥到白鹿村来看戏,来瞻仰白鹿村修造一新的祠堂。</p>

新来的县令也亲自到场祝贺,他都五十多了,李明浩今年还不到二十就成了举人,以后前途自然不可限量,提前留个善缘,就算自己用不上,也能给儿孙留下一条人脉。</p>

所以听闻祠堂里还有学堂之后,县令更是击掌叫好,愣是从县里为数不多的开支里面挤出一些,让李明浩拿去给学堂买纸笔。</p>

于伯循等人也来了,送走县令后,几个年轻人另摆一桌,说起了最近发生的事情,于伯循等人对戊戌六君子的遭遇深感遗憾,又说起八国联军侵华,都愤恨不已,恨不得杀上京城,取了慈禧老妖婆的脑袋。</p>

又问起李明浩的打算,“嘉轩,你就打算一直在老家教书?”</p>

“那倒不是,除了教书之外,我还想开家工厂,观西洋诸国,无一不是以工业强国,某虽不才,也想效仿一二。”李明浩知道,实业救国这条路走不通,但中华想要崛起,也离不开工业和工业人才。</p>

这几年不好四处乱走,于是干脆就在白鹿原先埋下一颗种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