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又得千金(2 / 2)

唐骑 阿菩 9222 字 2019-09-01

等过了高昌与伊州的边界,慕容归盈派人来接,安西军的人交接后便回去了,一个也没留下。

这一年来郭纷对福安处处照顾。无论走到哪里周围都有一层保护网护着,这时安西的人一走,虽然从于阅带来的侍女侍从还在,但福安还是忽然觉得身边仿佛空荡荡的,望着安西骑兵的方向心中绸怅,却不敢开口道破一声。

她性子虽然柔弱,却也是个聪慧敏感的人,归义军的兵将对她自然也毕恭毕敬,但福安却总觉得有种不习惯的感觉,至于哪里不习惯她一时也说不上。

到了伊州之后转而向南,一路之上关卡很多,过路要收过路费,过桥要收过桥费,当然,福安的特殊身份让她不用交钱,不过却也不得不接受另外一种“骚扰。

沿途官吏听说她来都来巴结她。真当她作仙女来拜,福安一开始以为这只是由于自己是曹议金的外孙女,后来才慢慢地从一些细节中觉得未必全是因为这个,因一个不会说话的土财主在一次隔帘献上美食后竟然唐突地说了一句:“请公主帮忙在大都护处美言几句”

福安脑袋登时嗡的一响,那土财主让她美言什么她没听见,就是满脸热,心想:“他们,,他们,”

心里羞涩得要死,就像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被人戳破了一般。其实整个西域但凡消息灵通些的谁不知道于阅方面要和张迈联姻的事?人人口中不说,心里早就认定了此事必成。

不过遇到这种人还好,不过是隔着餐帘说几句好听的话,然后听人阿谀,但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治安就变得很成问题,甚至有一些骁悍的胡人似乎并不太买曹议金的账。最危险的一次,竟有一个回绕冲上来要掀开车帘“看看公主究竟长着什么样子最后虽然被阻止了,但福安却已经吓得花容失色,忽然之间她有些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习惯

地方豪强乱设关卡乱收费,以及胡人在境内的横冲直撞,这种事情在安西境内都是没有的。

“看来外公对伊“且空制得不是很她毕竟是曹王后的女儿,叉跟了眶愕妆入,也常听张迈与郭纷聊天,军国之事也就懂上了那么一丁半点。

福安心想大概因为伊州是新得之的。或许到了瓜州之后就会好很多吧。

然而进入瓜州之后才现情况并不比伊州有很大的改观。

不久到了沙州,这里的市井比起瓜州、伊州来繁荣多了,汉人气息比龟兹、疏勒、于闽都浓,这时已是二月了,三舅曹元忠亲自来接她。见到了一个至亲福安心里踏实多了,她原本以为自己那种不习惯的感觉是由于走在路上,等到了敦煌就好,可跟着舅舅进敦煌以后,那种不习惯的感觉仍然还在。

“唉,是因为我总是将到过的地方都和安西境内比较吗?”

这时太子李从德已经到达了。进了曹府以后姐弟兄妹三人相聚。跟着拜见外公,曹议金见三个外孙(女)居然有机会一起聚于膝下乐得呵呵直笑,又抚须叹道:“可惜啊,这等佳事,就只有今日了。”

三个少年严女一惊,忙问何故。曹议金笑道:“我的外孙以后要来看我容易,但我的两个外孙女眼看就都要出阁了,出阁以后到娘家归宁也还有机会,但要到外公这里来。那都不知道要轮到什么时候了。”

李从德哈哈大笑,两个女孩子羞得脸红得如熟透了的葡苟。

李圣天要和张迈联姻的心真,曹议金早在李从德到来之前就知道了。为此他故意在自己的后园起了一栋新楼,名叫公主楼,专门给福安、文安居住,准备让她们在这里出阁。

李从德和他的姐妹出去以后,沙州的重臣康隆来向曹议金道喜,说:“恭喜令公,贺喜令公,这桩婚姻一成,往后张大都护便成了令公的孙女婿,于阒国主又是令公的女婿,这大西北的诸侯还不都是令公的子孙重孙辈了么?”

曹议金微微一笑,他赞成这桩婚事确实也有这个原因。让福安在敦煌出阁,那么这桩婚姻就不单单是于阀和安西的联姻,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归义军与安西军的联姻,虽然张迈已经有了郭纷这个妻子,但福安公主既然是背靠两大势力嫁过去的,过门之后也肯定不是妾,纵然压不倒郭纷至少也能平分秋色。至于福安、文安两个少女的幸福,这就不是他们考虑范围之内的事情了。

“招婿的事情,要好好安排。”曹议金道:“要将事情做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

康隆忙道:“是,是,那当然是!”他说着笑了起来:“咱们一定要让整个西北都知道,安西大都护乃是咱们令公的孙女婿!”

府内响起了欢悦的笑声。

公主楼既然是专门修给两个公主住的,来到这里也就如同到了家,但福安住进公主楼以后却还是不习惯,然而还是说不出哪里不习惯。文安年纪却是什么都还不懂。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只是粘住了姐姐不敢离开。

直到这天晚上文安肚子不舒服。福安就想弄些热汤来,因为要得急。就没通过外婆或者舅妈,直接让贴身丫鬟到厨房去要。侯门之内每一步都有规矩的,吃喝行走都乱不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安排定的,深更半夜忽然要热汤,管厨房的内妇就叫嚷了起来,但又不敢说不给,但拖拖拉拉的烧半天火水也没滚,福安的贴身丫鬟年纪小不懂事,哭着跑了回来,福安也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要去告诉外婆、舅妈又觉的这种事情太说了自己岂不成搬弄是非的人了?

这时一个。从于阅一路跟来的积年乳娘站出来,问福安要了一支不太值钱的钗子,没一会就碰了一钵的热汤回来,福安道:“怎么这么快!”

乳娘冷笑道:“那有什么难的?不就是一支钗子塞过去么!”

福安脑子里嗡的一下,忽然间全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感觉不习惯的原因,不是别的,可以归结为两个字

风气!

是的,自己在伊州、瓜州不习惯,不是不习惯那里的荒凉,实际上高昌、焉者的一些地方也挺荒凉的,而进入沙州之后的不习惯,也不是因为远离亲人,实际上外公舅舅他们对自己都挺好的。

自己真正不习惯的,是这个地区遍布整个社会的那种沉闷习性。

这已经是一个老旧了的社会。半腐的味道已经蔓延到了整个社会的各个地方,从边关小城的那些官吏。到这敦煌外公府邸里头的一个厨娘。身上都透着这种半腐的味道。

和已经在沙州盘根了上百年的家族不同,安西唐军起于边荒,一切事业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军中纪律严明,刚刚从军事文官队伍以及大昭寺文书队伍中脱胎出来的文官体系也还没有受到太多不良风气的侵扰,上层阶级对自己的生活要求相对朴素而简单,与下层军民之间并未有很深的隔阂,这让安西的整个社会显现出了一种朝气蓬勃的年轻气象,甚至就连妇女都展现出了尚武的豪情。

福安在安西境内见到的兵将,都是重视军功、不怕困苦、英姿飒爽的男儿,就是大都护府内也比较简单。郭纷虽然也多了许多人伺候,但平时生活却还是比较自由的,并没有太多的规矩。而沙州这边则全然不同,这里文官是官僚,兵将又都是兵油子,连府内的下人也有着种种积重难返的恶习。

福安忽然无比想念龟兹,不止是因为想念张迈,不止是因为想念郭汾。也是因为想念那今生活的环境。

“或许,我更适合那边吧。”尽管她生于于阅。

就在这时龟兹方面传来了一个消息:张大都护的夫人临盆了。

“听说啊,又生了一个,千金!”

千金,怎么又是千金?福安知道,郭纷口里虽然没说,心里其实还是很希望为张迈生下一个儿子的。

然而敦煌城冉的某些人,打听得这个消息确凿之后却欢喜非常。

辛辛苦苦码完了,弱弱地问一句。还有月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