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源自天启四年的剧变(2 / 2)

“发生了什么事?”</p>

直到少年走出院子,见四处无人,李修这才看向二娃子问道。</p>

“有探子来报,左副都御史杨涟,左光斗一干东林党官员在杨涟府上聚集,按那探子所报,应该是在商量对付九千岁!”</p>

“杨涟……”</p>

听到这个名字,李修不禁皱了皱眉,对这个名字的了解,自然不止锦衣卫调查的这些卷宗资料,在后世之时,对这个名字,他就有所了解。</p>

</p>

原因无他,以杨涟为首,东林党在天启四年开启了对魏忠贤一党的全面反攻,最终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直接导致了东林党在天启一朝的全面失势。</p>

当初他还特意为此查阅了诸多资料,最后才大概弄明白这其中发生了什么。</p>

无非就是天启皇帝,绝非史书那般所说的无用昏君,毕竟,是昏君的话,也不可能简简单单依靠一个魏忠贤,便将盘踞朝堂上下的东林党给打得落花流水。</p>

若非天启骤亡,大明的未来,说不得也会有不小改变。</p>

得益于对天启一朝的兴趣,当初他查阅资料时就发现,在天启四年前,天启皇帝绝对是准备玩平衡之道的。</p>

那就是阉党与东林打擂台,他从中调和,玩弄帝王权术,从而掌控朝堂上下,</p>

但这一切,自杨涟上奏痛骂魏忠贤二十四宗罪后,就彻底改变了。</p>

魏忠贤权势骤增,天启皇帝也彻底放弃了权利平衡,东林党众官员,几乎被魏忠贤清扫一空。</p>

若说这一切,与天启无关,自然是不可能的。</p>

毕竟,历史上这一波对东林的清扫,还是有不少漏网之鱼的。</p>

诸如孙承宗这些在整个官场都声名不错,有办实事才干的,都得已幸存,整个天启一朝,魏忠贤再嚣张跋扈,也不敢去招惹这些可怜兮兮的漏网之鱼。</p>

仅仅凭借这一点,便可看出,历史上的魏忠贤再厉害,在嚣张,他的脖子上,还是死死的缠绕着一根缰绳,而缰绳的另一头,便是那被污蔑成木匠皇帝的昏君天启了……</p>

而导致天启皇帝彻底放弃权利平衡之道的原因,当初李修也多番查阅,才大概明白天启皇帝如此暴怒的原因了。</p>

实在是那杨涟,或者说这些东林党,实在不做人事。</p>

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宗大罪,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太少太少了,大都是空洞无章,甚至没有制度可依可循,</p>

其中不少所谓的罪名,甚至就差没指着天启帝的鼻子骂了,再加之东林党人声鼎沸,携势逼宫,赤裸裸的侵犯皇权威严,也难怪天启暴怒,直接放弃了他耗费几年构铸出来的权利平衡,直接让魏忠贤一家独大。</p>

也就直接导致了东林一党,在天启一朝的悲惨结果。</p>

若非天启骤亡,这在后世都鼎鼎大名,为某些豪商效仿的东林党,恐怕直接被天启帝给生吞活剥了。</p>

话说回来,这样一想的话,天启皇帝所谓的落水而亡,似乎还真的有待琢磨了。</p>

毕竟,这大明朝的皇帝,死得突然的,可不仅仅只有天启皇帝一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