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公平与平衡(2 / 2)

审核自然是紧张的进行着,按照以往科举阅卷的惯例,锦衣卫看管,糊名籍贯等等措施数管齐下。

最终的审阅结果,亦是随着数百份考卷,一同呈至了天子桌案之上。

对这桌面上堆积如山的考卷,天子显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目光,亦是在第一时间内,便定格在了这最终的录取名单之上。

他要的,不是公平,而是平衡。

目光定格片刻,天子面容之上,亦是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一次,朝堂,总算给他办了一件称心如意之事。

共计录入两百名学子为官,科举之官一百零五名,民科着九十五名。

这个结果,显然是天子想要见到的。

至于这些人,又是否能够担当起一县县令的重任,这些,就不是天子目前操心的事情了。

进了他的秩序之中,那就得遵守他的秩序,遵守他的规矩,不堪用,那就查,那就换,那就再为辽东的地广人稀,出一点力。

毕竟,如今的辽东,曾经后金肆掠留下的名声,可不是收复平定辽东,就能彻底破灭的。

哪怕政策再丰厚,宣传得再美好,故土难离,在这片土地上,依旧是根深蒂固的思想。

辽东之地广人稀局面,要么,靠漫长的时间来演变,要么,就需要朝廷来组织大规模的迁移,但显然,现在的大恒,没这个组织能力,也没有这个财力,来完成这件事。

剩下的,就只有流放这一个措施了。

事实上,在天子心中,已然把抄家流放这件事,当成了真正的大事来看待。

抄家流放,一可抓捕,震慑官员,二可通过抄家缓解大恒的财政压力,三可通过流放,向辽东之地,输送大量人口。

时至如今,抄家流放者,早已达两万余人,浩浩荡荡的流放队伍,亦是在各地汇聚。

当然,这个一次史无前例的流放,天子亦是给予了极大的宽容。

虽为流放,虽背负罪名,但实际上,罪名亦只是名义,天子也未让各地的衙役小吏去折辱这些被抄家流放之人。

而是让总参统筹,严令之下,派遣军队护送,待抵达辽东,这些被抄家流放者,抵达辽东之后,除了一个罪名外,其余者,亦是将会与民无异。

如此,虽有弊处,但这一切,也只是在彻查天下,达到最终肃清吏治的过程中,带来的好处,天子自然不会拒绝。

种种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天子之心思,亦是回归到了这个名单之上。

名单已经出来了,剩下的事情,那就需要他这个天子亲力亲为了。

不然的话,将这个名单丢到朝堂,让朝堂安排,那不用想,都知道,会彻底引爆文武之间的矛盾。

也就只有他这个天子,直接做出决定,才能避免因这官员分配而会出现的争端。

当然,这也会让文武之间的矛盾,从而转变成为文武对天子的意见,但相比目前迫切重塑的统治机构,这一点弊处,天子倒也可以接受。

翻阅名册之间,天子似是看到了什么有趣之事一般,却是突然一笑。

片刻过后,笔锋挥洒,却是将一个科举一侧的名字,提到了武勋一侧。

立在一旁的王五,暼见这一幕,却也是牢牢将这个被天子特意关注的名字,记在了心底。

能被天子特意调动,要么,就是惹怒了天子,要么,就是如曾经一般,是要被天子重点关注,且重点培养。

无论哪一点,他这个贴身宦官,显然都要牢记于心,不然的话,什么时候天子问起,他却回答不上来的话,这个贴身宦官,那可就不称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