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弟妹,新年快乐】(1 / 2)

 言语之中,自有高手风范,似无敌于世间。</p>

徐凤年也心中豪气顿生。</p>

心道,其实有这么一个兄长也不错。</p>

末了,徐千秋却道:“打不过也没关系,若交手,我便带上你,危急时将你仍出去,你铁定死不了,而我也足以保命。”</p>

徐凤年:“……”</p>

一夜无言。</p>

二十九日清晨。</p>

山间浓雾弥漫。</p>

兄弟二人于回廊之上,并肩而立,驻足远望。</p>

徐凤年突然开口,道:“哥,若真打下这偌大江山,一统天下,你就不怕我与你夺权吗?”</p>

似玩笑话。</p>

但这话题,却不是玩笑话。</p>

上下几千年,史书血迹斑斑,古来有之。</p>

这时候,北凉尚未起兵,此刻谈及这个话题,是为玩笑之语。</p>

闻言,徐千秋展颜一笑。</p>

弟弟徐凤年此问,却是用心良苦。</p>

无论是弟弟心怀叵测,亦或者是兄长的不信任和怀疑,对于北凉来说,都将是致命的。</p>

徐凤年的意思,是将这危急萌芽,从开始,便绝杀,不至于日后生根发芽。</p>

徐千秋拍拍他的肩膀,未发一言,只是哈哈大笑,转身离去。</p>

楼阁之中,大柱国欣慰而笑,心中,也舒了一口气。</p>

现在想来,还是李义山了解这两个徒弟。</p>

赐字之时,心中便已有考量。</p>

一天龙,一天狼。</p>

一江湖,一庙堂。</p>

徐骁手中拿着地瓜,一分为三,一截递给徐凤年,说道:</p>

“那几股流寇,都是你哥安排的,为你磨砺刀锋之用。”</p>

徐千秋颇得大柱国治军风采。</p>

治军极严,赏罚分明。</p>

北凉军规,向来如此。</p>

便是定军之神,一叶知秋陈芝豹,曾有一次犯了军规,亦不曾有过宽容。</p>

被当众鞭打成一个血人!</p>

也正因如此,离阳京城,好事者四处传言:</p>

北凉铁骑,只认凉王虎符,不认天子玉玺。</p>

此话,虽有挑拨离间之嫌,却也丝毫不假。</p>

特别是在徐千秋暗中接手北凉军权开始,这三十五万北凉大军,已尽数姓徐,而不姓赵。</p>

那些给徐凤年磨砺刀锋的山贼流寇,皆是军中犯了大忌的死罪之人。</p>

这些军旅之人,无一不是军中精锐。</p>

虽不似江湖高手那般武艺超群,但杀人手法,却更胜百倍。</p>

那都是在无数生与死的危急关头,鲜血头颅之中,摸爬滚打,不断磨砺出来的真正杀招。</p>

徐凤年虽身受重伤,但能够从这些人手中活下来,已是不易。</p>

练刀,需细水长流。</p>

徐凤年不知,自己这般苦修,什么时候是个头。</p>

如此速度,猴年马月才能接下兄长徐千秋一招,而不跪。</p>

那怪物……</p>

想想那日,从天而降一枪,徐凤年手中绣冬哐当落地。</p>

其它江湖中人,老怪物王仙芝,是他们一生难以跨越之高山。</p>

而对于徐凤年来说,兄长徐千秋,才是那难以超越之人。</p>

偶尔也会好奇,兄长徐千秋,和老怪物王仙芝相比,不知谁更胜一筹。</p>

却又恶念上头,如兄长那般俊美之人,想来,估计王仙芝见了,只怕功力都难以发挥到巅峰。</p>

最好是抓回去当城主夫人才好,如此,他便能解放了。</p>

徐千秋在湖边钓鱼,徐凤年在一旁练刀。</p>

世子殿下毫不避讳,直言道,这绣冬刀借错了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