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连环反间计(1 / 2)

 回到莒城,齐襄王立即封田单为相国,送去黄金相印。那金灿灿的黄金相印放在托盘上,一路从莒城门口郑重其事的托到田单的相国府。

这是丹太子吩咐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丹太子此举就是告诉莒城百姓,田单是齐国名正言顺的相国,是王亲封的相国,丹太子还告诉莒城的百姓,齐国的王还在,还在行使王权,让百姓不要忘这即墨属于齐国,还姓“田”。

田单在相国府外拜受相印,礼仪隆重,向世人展示他田单的耿耿忠心。

乐毅怀柔齐民,田单要凝聚民心,如果他田单怀有私心,如何教即墨百姓一心向齐。

人总是健忘,再多的鲜血也会被时间洗成绯红,如潮般汹涌的痛苦也会在光阴中流驶,只剩淡漠的悲意,乐毅赐与的短暂太平,很容易让世人忘却齐国这破碎的山河,苟安于一隅。

墨香亲书大齐英烈的英勇事迹,让善言的士卒在即墨演讲。

血染战袍,横刀战场,杀得敌人血肉横飞,终是敌众我寡,一腔碧血洒琅琊的擎苍;一身傲骨,手臂断落,依旧迎着寒刀,用头颅与敌人死博,英勇就义的百里寒;绝代风华,不识干戈,大敌当前,依旧一马当先,义无反顾的扑向敌人,最终殉国殉情的公子长风。

即墨百姓听之,热泪盈眶,热血奔涌。

墨香又以一个侍奉过新王的奴婢身份,讲述齐襄王的种种贤能。把齐襄王塑造成天地间光芒灿烂的一代圣主。田单初始只当墨香是个识文断字的侍女,当墨香的才华智慧一一展示,田单看墨香都生出浓浓敬意,情不自禁的说出一句“墨香,我田单竟不知你是一块美玉,价值连城”。

听从丹太子的建议,臣下一律叫他“君上”,不叫“大王”,时时提醒齐襄王:大齐已经成为历史,现在齐国很小,存亡都成问题。

丹太子暂住在莒城王宫。这是齐襄王的意思。齐襄王想要时时看到王兄。王兄在,心里一份安稳在。丹太子也放心不下齐襄王,他还是个孩子。需要督导,丹太子经常给齐襄王讲燕昭王选能任贤的事情,一是激励,二是知已知彼。丹太子见到很多齐国旧臣,得重用的溜须拍马的一个也没有。丹太子见到了王后,一身简朴,不思雕琢,说话得宜。

时间在不咸不淡中度过二年。眼前桃花又飞上枝头,春意浓浓,想及北惠居那个清丽的身影,那一吻定情的夜晚;想及魏国太子悼别院美人眸中的泪光,那生离死别的凄惨,丹太子的心就肝肠寸断。转眼和瑶琴已经分别三年了,这三年丹太子一直为瑶琴守身,她若归来,就是一个家;她若不归,他就一个人,一辈子。

丹太子做梦也不会想到其实瑶琴离他很近。

有时只有几步之遥。

丹太子也没有想到这一年,在寒冬中煎熬三年的齐国萌发了春意,这春意来自一个人,一个燕国人。

这个人叫骑劫,是个大夫。骑劫生得身长体壮,颇有臂力,最好谈兵剑、布阵、排兵,常以“吴起”自居,常叹生得太晚,不能和吴起一决高下,被吴起掩了锋芒,时感自己一身才华没个施处而愤愤不平。

看见乐毅一战胜齐,封为昌国君,执掌兵权,十分荣耀,常常咽口水,恨不得造些谗言,将乐毅拉下台,让他做了,方才快意。

怎奈燕昭王与乐毅一心一意,欢如鱼水,纵有谗言,谁敢去说?

骑劫便琢磨着谁说合适。

嫉妒乐毅的人多了去了,中大夫议论,被人告知燕昭王,立马身首异处。

相国议论,燕昭王当廷喝斥。

外廷臣子怕燕王加罪,不敢进言。若内中太子,骨肉至亲,无嫌无疑,肯在燕王面前挑拨一言半语,自不知不觉倾心听信。

太子乐资,为人甚是愚暗,自觉高人一等,年少轻狂,不明道理,可以耸动。

有了目标,赶快行动,乐毅的位置该是他的,乐毅不走,他一辈子就要窝着。

骑劫满心欢喜,时时卑词厚礼,殷勤结交太子乐资。

太子乐资被燕昭王严格管教,动辄严厉训斥,听得骑劫吹捧的话,如听仙乐,如饮美酒。

太子不知其奸,倾心相待,往来莫逆。

骑劫见太子与他言听计从,好如胶漆,便欲献谗。恰好太子又偶然说起乐毅伐齐之功,不独报了燕王之仇恨,又开辟全齐地土,以扩充了燕国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