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节初次(1 / 2)

 朱仲钧被顾瑾之砸了下,有短暂的晕迷。</p>

接下来的大半日,他脑袋都晕眩,居然有些杂乱无章的记忆浮上心头。</p>

记忆中有个中年男人,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坐在他的床边,声色俱厉骂跪在地上的另一个男孩子:“仲钧倘或有事,你也不用活……”</p>

朱仲钧迷迷糊糊的,只看到那个男人的脸很是冷酷、愤怒。</p>

可转过来对着躺在床上的朱仲钧,他立马换上一脸的宠溺慈祥。</p>

两种表情转换得很快,很自然,发自心身。</p>

这个影像,是年幼的庐阳王和太子……</p>

中年的男人,应该是先帝。</p>

先帝很疼爱庐阳王,对太子却非常的严格。在孩子看来,这种严格里带着讨厌;朱仲钧却知道,父亲对儿子寄以厚望,都会特别严厉。</p>

这种严厉,仅仅是望子成龙,希望他可以更完美。</p>

太子却误会了父亲的严厉。</p>

他肩头瑟瑟,不敢开口,很害怕。</p>

这应该是属于庐阳王的记忆……</p>

朱仲钧还记起了在庐州的一些琐事。</p>

宁席、千兰,甚至其他人……他不认识的人。</p>

还有庐阳王第一次见到顾瑾之的时候。那种感觉,熟悉、喜欢,离开的时候依依不舍,放佛她就在他心里,呼之欲出。</p>

快到晚膳的时候,朱仲钧才好些。</p>

顾瑾之不和他说话。</p>

祝妈妈和霓裳几个又说顾瑾之不懂事:“……你打了人,还有理么?快给王爷赔个不是!”</p>

顾瑾之一张脸都黑了。</p>

“不赔礼也行,牵着王爷……”祝妈妈拉着顾瑾之的手,让她牵着朱仲钧去正院吃饭,笑眯眯的希望他们和好。</p>

顾瑾之想拒绝,可是祝妈妈已经将她的手,拉到了朱仲钧身边。</p>

朱仲钧顺势牵了她,眉梢堆满了笑。</p>

顾瑾之没再说什么,牵着朱仲钧出了院门。</p>

路上,朱仲钧对顾瑾之道:“我头晕……有点想吐……”</p>

顾瑾之也知道自己下手有些重,就停住了脚步,对他道:“低着头,我瞧瞧……”</p>

朱仲钧依言,将头伸了过来,低垂着让顾瑾之看。</p>

等顾瑾之踮起脚尖凑近的时候,他突然又抬起脸。</p>

顾瑾之没有防备,吓得后退一步。</p>

朱仲钧哈哈大笑。</p>

顾瑾之便知又被他捉弄了一回,转身就走,不再搭理他。</p>

正院吃了饭,各自回了房。</p>

——*——*——</p>

夜里,顾瑾之有点失眠。</p>

朱仲钧的吻,并非全无感觉。</p>

她当时心跳得有点急。</p>

很多关于他的事,以为都忘记了,却也渐渐想起来。</p>

从初中第一次见到他,到后来的生老病死。虽然当时的或紧张、或害怕、或顺从、或愤怒的感觉都没了,可那些影像,还是能模模糊糊的想起来。</p>

朱家是个大门庭。</p>

除了老爷子,朱仲钧却和谁也不亲。</p>

特别是他父亲和二伯,格外的疏远,甚至憎恨。</p>

公公五十六岁,正是从政的黄金年纪,仕途一帆风顺,进入常委已有了眉目,晋升指日可待,却突然宣布退下来。</p>

顾瑾之偶然听说,是朱仲钧从中作梗。</p>

此后,公公对顾瑾之,连那份应付的客气都没了。</p>

顾瑾之在婆家就越发艰难。</p>

逢年过节的时候,朱仲钧经常不在,只有顾瑾之和榕南回去吃团圆饭。</p>

满满一家子,叔伯兄弟,上百人。</p>

婆婆对榕南还好,对顾瑾之没什么好脸;公公笑容温和,却没什么温度;其他人各自顾好自己,没人会舔着脸凑上来。</p>

而顾瑾之自己,也是清冷的性格,不是那八面玲珑擅长交际的。</p>

除了六堂叔家的九堂妹,朱仲钧和谁都不亲热。可能是爱屋及乌,九堂妹对顾瑾之还不错。</p>

而顾瑾之,是个很普通的女人。她有着群居的人性,希望被家里人接纳。可因为朱仲钧,无论顾瑾之怎么努力,公婆都不太喜欢顾瑾之和榕南。</p>

那时候,顾瑾之心里是有点恼朱仲钧的。</p>

她问过朱仲钧,为什么他会和亲生父母闹得那么僵。</p>

一提这个,朱仲钧就会莫名其妙的暴怒。</p>

接下来的几个月,他都不会给顾瑾之好脸。</p>

顾瑾之又不会哄男人……</p>

那时候,朱仲钧发脾气、生气,顾瑾之是知道的。可是她束手无策,她从来不知道男人发脾气应该怎么办,她从小见父母相敬如宾,她没有那方面的经验,所以只能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朱仲钧自己恢复情绪。</p>

顾瑾之问过两次,两次都是如此,后来就没有再问过了……</p>

不能和自己交心的人,哪怕再浓郁的感情也维系不住,何况顾瑾之和朱仲钧没什么感情。</p>

这大概就是他们婚姻的基本状况。</p>

朱仲钧情绪变化很快,有时候一点小事就翻脸。</p>

翻脸之后,顾瑾之问他什么,他又不说。</p>

顾瑾之又猜不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