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节宴请(1 / 2)

 第441节端午节</p>

朱仲钧很快就打点好,带着几名侍卫,安排好家里事务,辞别了家人和太后,就从京城出发,沿着黄河治理桃花汛去了。</p>

他走后,王府防卫严密,顾瑾之也放下心来。</p>

只是彦颖,每天都哭闹着要找爹爹。</p>

顾瑾之多次跟他说,爹爹忙公务去了,几个月后才回来,但彦颖不依不饶,哭个不停。</p>

连他师傅陈鼎文也劝不住。</p>

他非要去找爹爹。</p>

顾瑾之每次都半蹲下来,单膝跪在地上,轻轻抱着彦颖,拍他的后背,直到他不哭为止。</p>

几次下来,彦颖不再哭闹了,只是反复问顾瑾之:“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他怎么不带我去?”</p>

顾瑾之又要耐心给他解释:“你爹爹是公务啊。公务在身,不能带着你去。等你爹爹回来,让他带着你去玩,可好?”</p>

彦颖瘪着小嘴巴,不高兴。</p>

他居然明白这是母亲的敷衍。</p>

顾瑾之就带着燕山和彦颖,去找林翊,希望林翊能弄出点新鲜花样给孩子们玩。</p>

林翊也是一筹莫展。</p>

他只是个道士,又没有养过孩子。</p>

他觉得顾瑾之有点强人所难。</p>

最后,他给孩子们将道教里的小故事。</p>

彦颖渐渐听住了。</p>

顾瑾之让林翊,每天只讲一个,剩下的时候,教教燕山练字。</p>

“从前都是我教燕山。我心里总忐忑,怕人说他是妇人教大的。您是他的义父,比我好要妥善些。”顾瑾之道。</p>

林翊就欣然接受了。</p>

他乐意教燕山写字,他都没有问堂堂王府为什么不请个先生。</p>

彦颖见林翊叫燕山,他也眼馋,也想学。</p>

他学了一上午,觉得胳膊酸痛难当,比习武还要累,就放下笔,跑去找陈鼎文了。</p>

但是,他照例每天去林翊听故事。</p>

到了四月底,天气渐暖,荼蘼花开,预示着春事渐了。</p>

顾瑾之这边,没有好的针线师傅。</p>

而母亲宋盼儿那边,针线房上的管事,依旧是程师傅,当年教顾瑾之绣花的。</p>

程师傅手艺最好,一般的绣娘都不敌她。</p>

顾瑾之跑去问母亲:“您这边夏衫做好了么?若是做好了,帮我那边也做几套……”</p>

宋盼儿笑道:“快到端午了才做夏衫?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懒散性子?我这边,都快要做秋衣了。我让程师傅把手头的事停一停,你要做什么衣裳,让孩子们过来量了,我这边就帮你做好。我库里还有些去年秋上从江宁送过来的布……”</p>

宋盼儿对衣裳很讲究。</p>

延陵府每年都有人上来送租子或者年货,都给顺便给宋盼儿带一船江宁的布。</p>

这是宋盼儿的最爱。</p>

她的衣裳,总要最新的布,堪比宫里新进的。</p>

“多谢娘。”顾瑾之忙道,在母亲身边撒娇,“这世上,娘最疼我。”</p>

宋盼儿就笑,骂她滑头:“小时候不这么着。如今嫁了人,反而像个小姑娘了。”</p>

当天下午,顾瑾之就把孩子们和林翊,都叫到这边来量衣。</p>

顾延臻正好在家。</p>

他听说林翊就是救了他外孙和女儿命的人,当即要见见林翊。</p>

顾瑾之道:“就是当年在问咱们家药铺的那位林先生啊……”</p>

“当年的事,已经八九年了,你爹哪里还记得?”宋盼儿帮着说话,“怎么,那位林先生还怕生么?”</p>

顾瑾之笑,道:“林先生爱清净。”</p>

“我们家不清净?”宋盼儿反唇问道。</p>

顾瑾之无法,只得去问林翊,愿不愿再过来做客。</p>

林翊倒是不拘这些。</p>

他当即就过来了。</p>

顾延臻夫妻看着林翊一身道袍,木钗绾发,面目白净俊雅,看着就是谦谦君子,心里都对林翊很有好感。</p>

之前林翊在顾家药铺做坐堂先生,除了祖父、大哥和顾瑾之及司笺他们,其他人的确不熟悉他。</p>

顾延臻和宋盼儿见过林翊一次,也早已忘了他的模样。</p>

如今见他仪表堂堂,也放下心来。</p>

宋盼儿则心想,顾瑾之和朱仲钧性格都有点怪。好好的,弄个道士给孩子做义父……</p>

“林先生一身好医术,怎么做了道士?”顾延臻开口问林翊,语气和蔼,似朋友闲谈。</p>

林翊也耐心解释:“贫道原本就是世外人。家师辞世,贫道就继承了师傅的衣钵……”</p>

他一直都是道士,只是那时候不算正式的。</p>

顾延臻点点头。</p>

他对道学没什么研究,又不懂医学,故而也没什么话说,只道:“听说林先生最近教燕山读书写字?辛苦先生了……”</p>

“燕山是我的义子,这都是分内之事。”林翊道。</p>

他提到这里,脸上隐约有点笑容。</p>

看得出,他很喜欢燕山。</p>

宋盼儿把林翊的表情看在眼里,也忍不住微微笑了笑。这位林先生,很喜欢燕山。</p>

谁喜欢宋盼儿的外孙,宋盼儿就喜欢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