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驾崩篇(1 / 2)

 12月1日,杨亿病卒。9日,太子正式监国。</p>

虽然丁谓成为了首相,但这时比寇准、李迪都难缠的人已突然杀了回来:王钦若!他的回来让赵恒久病的心灵感到了些温暖。赵恒开始明显恢复了些许记忆,每当他和王钦若见面时就显得格外清醒快乐。这让丁谓非常不安。且王钦若迅速得宠,他在东宫的兼职竟是太子太保,比丁谓的太子少师还要高一级!</p>

真正的危机突然出现,让丁谓措不及防。那一天,闲聊中的赵恒突然说“爱卿为何不去政事堂理事”</p>

丁谓骤然紧张,就见王钦若答道“陛下,臣己不是宰相了,怎能到政事堂理事”</p>

赵恒“来人”没有准备,没有讨论,更不给任何争议反对的时间,当场就有太监带着王钦若赶赴政事堂,王宰相就这样开工上班了!</p>

旁观的人都目瞪口呆,不管这是不是赵恒又一次昏招,但皇命就是皇命,他说出的话就是真理!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王钦若复辟成功,只有丁谓己稳定了下来,命令——摆酒!为王大人接风!</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宾主尽欢,喝得差不多了,问题终究浮上了水面:王钦若的位置在哪里?首相,次相,还是副相?丁谓微微一笑“奉圣旨,于政事堂款待王钦若”仅此而已!什么?你说皇上亲口说要王钦若回来“理事”的?很好!但请问哪一次宰相废立不是由皇帝亲口下令的?但之后不是得有翰林学士写诏书,再召集百官当众宣布,然后才能正式生效呢?这些王大人不懂?还是你们想让大宰相在以后工作中名份不足?</p>

当天王钦若勉强吃完了这顿饭,重新一步步走出了政事堂,对陪他来的太监说“请转告陛下,没诏书,臣不能在这里工作”一顿官面文章的饭是要吃很长时间的,足够把消息透进后宫让刘皇后知道了。然后诏书真的下来了,只不过“宰相”改成了“使相”王钦若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判河南府。</p>

这一年,李德明将都城从西平府迁到了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并改名兴州,但仍没有完成建国大业。要等到18年后,由他那个神魔转世的儿子李元昊来开创那个西夏国!</p>

天禧5年(1021)3月,大食国再度遣使请婚。大契丹以皇族胡思里之女为公主嫁之。11月13日,出生6年多的辽圣宗长子、梁王耶律宗真被立为皇太子。</p>

在外1年多的王钦若突然要求回京,理由是病了,得请长病假。病了?丁谓第一直觉就是王钦若贼心不死!但拦不住,别说皇帝对他还旧情不忘,就是一般官员,也没带病工作,病死京外的道理。那回来吧!丁谓先是利用首相职权,把王钦若的请假条压了好些天,然后悄悄派人给他带去口信:皇上很想您,您不必等朝廷批条下来,有病直接回京就是,皇上不会见怪的。</p>

王钦若很感动,回忆从前,他和皇帝是有这样的友谊的!那好吧,启程回京!进了开封城,见到了丁谓“您回来干什么啊?没命令就擅离职守,太目无法纪了吧?什么?我派人送的口信?请问证据呢”王钦若无言以对,17日,他被再次贬职,马不停蹄地再次出京——姓丁的你行!开封城就让给你了!你无耻的样子真的很有我当年的风采!</p>

“丁谓之奸”到此告一段落,为什么丁谓会有那么大荣幸在《宋史记事本末》中留下专属自己的一章?因争斗可恕,欺君难容!皇帝神智昏迷,你就敢当面撒谎欺君,何其卑劣!所以他被扳倒后,再没寇准、王钦若那样几上几下的经历,因后2人从根本上来说,从未背叛过自己的皇帝!</p>

乾兴元年(1022)2月15日,皇帝进入半昏迷,19日延庆殿,他走到了人生尽头…大宋第3任皇帝真宗赵恒驾崩!</p>

该怎样评价这位皇帝呢?他从大贱人父亲手里接过的是个烂摊子,但去世时他却为他儿子的仁宗盛世打下了基础!实事求是说,如后人说清圣祖康熙是“名为继承,实同开创”的皇帝,所以应定庙号为“祖”的话,那么赵恒也做了基本相同的事情。康熙平三藩、收台湾、清宁北疆,赵恒人生经历也是这样的,要说区别,只在成果的大小丰硕之间。中国历史有个规律,几乎每个王朝,在它建立后四五十年间、第2或3代皇帝时都有一极其危险困难的瓶颈期。夏商周是这样,秦隋是这样,甚至就连唐朝这样辉煌强盛不可一世的超级王朝也一样:60余年后就有了武则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巧合吗?还是说每一个王朝到了这时期都是从开国创业时的兴奋中开始平静,最初的强势君王、开国重臣也己死去,弊端出现,臣民们开始怀疑,内部外邦都开始了反叛,所以才会一败涂地不可收拾?这太复杂,且每个朝代都有自己具体情况。但无论怎样,现在轮到赵恒来承受这一切,而他面临局面的复杂危险程度远远超过了当年的秦二世胡亥、隋二世杨广、唐三世李治…不管他怎样祈求平静,想关起门来过几天消停日子都办不到。因他有恶邻居:契丹、党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