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璘撤军篇(1 / 2)

 金国形势迅速逆转,终于抢在南宋即将发动的隆兴北伐前完成了内部安定!这一切,让荡漾在山水佳居间的赵构沉静地微笑,让刚刚戴上皇冠的赵眘的脑中一阵懊恼!</p>

1日,宋孝宗下诏:命胡铨、王十朋到临安来!</p>

10月5日,仆散忠义回朝。日,仆散忠义进封右丞相、沂国公。左监军徒单志宁进封左副元帅。</p>

6日,完颜褒命纥石烈志宁经略南边。11月1日,正式授予仆散忠义以南伐的大权,开始解决南宋的问题了。</p>

1月,赵昚命张浚之子张栻、亲信陈俊卿来临安见朕!</p>

张栻在觐见的第一时间进言“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悯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以振之。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也。愿益加省察,稽古亲贤以自辅,毋使其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立成”赵昚见陈俊卿,细细询问张浚的动静、饮食、颜貌“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p>

而在建康府的张浚数次上疏请求宋孝宗临幸建康,以动中原之心。用兵淮耎、进舟山东,可遥为川陕吴璘之援。当时仆散忠义已率十万大军驻扎河南,声言将取两淮之地。张浚针锋相对,以大兵屯盱眙、泗、濠、庐等淮南诸州,逼迫仆散忠义动都不敢动,只是写来份文书,索取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被南宋收复的海、泗、唐、邓、商5州及因战争而中止的岁币,张浚依然理都不理!</p>

可这时,史浩又一次出现了!新皇帝的老师快速收集即时信息,发现了一对帝国安危影响极大的隐患?他以数十年的圣人学术为根基,判断出一结果:必须立即阻止吴家军!</p>

吴璘一直处于进攻状态中,他击败了试图由陕入川的金军后顺势反击,这时已收复了陕西大地共16个州军。这是空前的胜利!进兵速度之快、得地之广,唯有当年的岳飞第四次北伐才可与之媲美!</p>

可史浩却认为:这是个天大的错误!孤军深入,这是中国汉文明军事史上的最大禁忌,遇到了唯有迅速后撤这一条路。这是铁律,远的如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孤军深入赵地,不是被招回了吗?近的有第四次北伐的岳飞,深入江北,也是紧急招回。于是孤军与招回是紧密相连的,除此以外,任何举措都注定是错误!哪怕白起挟长平大胜之余威,岳飞百战百胜复国在望,也必须撤回来!</p>

赵眘习惯性的听从了老师的分析,严令吴璘:立即撤军!</p>

隆兴元年(116)1月1日,赵昚往德寿宫向太上皇赵构恭贺新年,自是岁如常。</p>

上旬,宋孝宗特立武臣荐举格,命各路观察使以上官员各荐举三人。曾立军功的荐举五类人:谋略沈雄,可任大事者、宽猛适宜,可使御众者、临陈骁勇,可鼓士气者、威信有闻,可守边郡者、思智精巧,可治器械者。未立过军功的荐举五类人:通习典章,可掌朝仪者、练达民事,可任郡寄者、谙晓财计,可裕民力者、持身廉洁,可律贪鄙者、词辨不屈,可备奉使者。如被举之人立功,推荐的官员可取旨推赏。如败事,推荐的官员一起受罚。</p>

胡铨、王十朋上书极言朝廷之弊。王十朋论人主之大职有三、胡铨论史官失职者有四。宋孝宗一一嘉纳。</p>

枢密副都承旨龙大渊、带御器械曾觌,二人均为赵昚做皇子时的潜邸旧人,他们上奏当对国家财政详加省察,于是宋孝宗数次以手诏命户部上报钱谷出入之数。户部侍郎周葵当即上书反对“陛下新即大位,劳心庶政。臣下倾听,谓有咨询必出人意表。今皆微文细故,财利是稽。此不独陛下未得治道之先务,必有小人荧惑圣聪,欲售其私者,不可不察”</p>

9日,赵昚决定组建新一届的政府班底。老的绝不能用,都是些缩了水的秦桧,既不能振作国家,还离心离德!赵昚决定:全部赶走,一个不留!这个计划很好,只是在实施中遇到了一点小阻力。</p>

望仙桥那边传来一张小纸条,要求在国家某些部门里保留一些老同志…赵眘忍!但最重要的权力,赵昚紧紧抓在了手心里!</p>

文官方面,他任命史浩为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史浩是他的老师,多年的师生情谊,让他百分百相信这个人…</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武将方面,他任命张浚为枢密使,全权都督两江、两淮所有军马,在建康开府,全权负责对外战略!陈俊卿被张浚推荐为江淮宣抚判官。张浚终于再一次站到帝国军事架构的顶峰,成了军方第一人!</p>

南宋全境一片欢呼!壮怀激烈的张相公终于出山了!南宋的脊梁、汉人的荷尔蒙复苏了!</p>

不知为什么,此人当初的富平惨败、淮西军变那些混蛋事,都没人记得了!你说怪不怪?</p>

1日,吴璘收到朝廷严令他班师的圣旨。其部属纷纷谏言“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奈何吴璘不是刘锜,事实上00多年了,也只有刘锜在班师金牌面前挺直了腰!</p>

“璘岂不知此!但主上初政,璘握重兵在远。有诏,璘何敢违”于是吴家军开始往河池大本营撤退、金军顺势反攻!之前所有夺回的州军全部丢失,在撤退途中还被掩杀000人,活着回到蜀地的吴家军只有7000左右。灾难就这样发生了!</p>

而这一切,临安皇宫内的赵眘却一无所知,他在皇宫里构思着北伐复国大计,觉得西南一隅无关大局,甚至将吴家军先撤回来整顿,之后配合中路北伐大军出击,这才是正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