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旱情(1 / 2)

 阿圆可是懂行的,这放养的猪肉可比圈养的猪肉筋斗好吃,做菜包包子包饺子都是个顶个的美味儿,对阿英的爹就充满了钦佩。</p>

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训练的几十头猪听话守规矩的,这叫人才!</p>

更何况阿英说了,他爹本身就擅长养猪骟猪,有时候还会被请到别家帮忙呢!</p>

看看,阿圆又无意之中捡到宝了!</p>

没说的,另算阿英爹一份工钱,也不需要再请别人帮忙了,老爷子干的不错,签个长期契约好了。</p>

那房子就住的名正言顺了,也不需要担心李柱子的爹娘不乐意,阿英爹的腰板挺得笔直笔直的,直嚷嚷着要亲自给女东家磕个头才行。</p>

不过,这磕头的事情得推迟了,就连契约也是魏嫂子拿来摁的手印,阿圆如今行动艰难,双胎的巨大容积,已经不可能不被人一眼看穿了。</p>

睡觉,成了最大的问题,硕大的肚子怎么放都不舒服,两个孩子倒是活泼,东一拳头西一脚的在里面戳来戳去,如果亮出了肚皮来看,甚至能感觉得到他们的具体方位。</p>

这个时代不流行剖腹产,阿圆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坚持在院内走动,肚子沉重又庞大,她设计了一个布兜儿,可以从下部托起这个重负,挎在两个肩膀上。</p>

现在,贾师傅和老妻成了唯一唯二的访客,白老二不在家的时候,他们负责送水送蔬菜等各种吃食。</p>

然后,李薇送来了一位王老大夫和为她接生过的那个最大年纪的苏稳婆,在阿圆的孕期到了七个月的时候,就此常住在迷糊阵,每日里足不出户为阿圆检查待命。</p>

此时,已经到了寒冬腊月。</p>

这是一个干燥至极的暖冬,从这个夏天起,老天爷就没有下过一场雨。</p>

被挥霍了半年多的河水,在冬小麦播种之后,越发的稀少了,很多地方都断了流,迷糊阵村民的吃水问题都开始迫在眉睫了。</p>

来往的大道上,出现了搬运清水的现象,从遥远的还保有一点儿可怜的河水的地方,艰难的往四面八方运。</p>

侥幸,阿圆的“幸福苑”早早的引进了大量的河水,现在被牢牢地冰冻在院内,成为能够沾得上光的人们的生命之源。</p>

“老天爷,什么时候能下一场雪啊?”这是所有朱阳县城内城外百姓的共同心声,可惜,老天爷睡着了,听不见。</p>

田地里的冬小麦,全部打了蔫儿,干涸的冻土分裂成块状,死硬死硬的,看着就让人心寒。</p>

但是周围的几个相隔了百十里地的县城中,却没有这般严重的旱灾,虽然也很干旱,到底老天爷还慈悲的掉过几滴眼泪疙瘩救过急的,单单把朱阳县剩下了。</p>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第一个又提起了生双胎不吉利的谣言,随着干旱的越发严重,谣言也借势传扬的更加猛烈。</p>

据说袁县令在朱阳县率众祈雨祈雪,斋戒了整整十日,老天爷还是阴冷冷的没有一丝恻隐之心。</p>

县衙雇佣的三轮车和马车牛车,全部用于在邻县与朱阳县之间奔波运水运冰,勉强,也只能暂时安抚住燥乱的人心。</p>

“幸福苑”的工地上,只留下了几个雇工看守,其余人全部撤回了迷糊阵和邻近的几个村子,回程时,带的行李全部是大桶小盆的冰水。</p>

白老二终于也可以在家中呆上一段时间,回来时从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p>

没心没肺的阿圆,照样挂着肚兜儿缓缓地在院子里走动,照样身后摞起高高的被褥,斜倚着睡觉,对她来说,平躺下安睡,已经成了很久远的美好回忆。</p>

有时候站在桌子旁边,会借势把肚子的重量搁在桌子上,像一只布袋,里面装着两个不断运动的活物一样。</p>

阿圆自己感觉正在过着这辈子最邋遢的日子,全身都有些水肿了似的,脸面滚圆滚圆的,身子肥的走不动路,两条腿也粗的要赶上水桶,最可悲是双脚,过去的鞋子一律穿不上了,连挤进去半个儿,都不能。</p>

那个不负责任的爹,却始终杳无音讯,就像在人间完全蒸发。</p>

在旱灾面前,遥远的边境线上的战况,根本就没人再理会,再这么旱下去,用不着打仗也得死人!</p>

有门路有钱财的人家开始迁徙到别的县城,没门路没钱财的开始迁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