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神荼馈之(2 / 2)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0 字 2022-08-31

茶叶在北方真正普及开来,首先要感谢一个人——茶圣陆羽。

他所撰写的《茶经》,不仅仅奠定了茶道的基础,还从茶雅、茶法、茶行上推广了茶文化的普及。

此外,唐代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蒸茶法,以及明代出现的炒茶法,则是从工艺上,提升了饮茶的口感和便利。

想着这些,周钧瞧着那回纥女子,将磨碎的茶沫先是倒入锅具,又往里面加入姜、枣、橘皮、薄荷等物,再小火煮熬,不由的皱起了眉头。

回纥人这种喝茶方法,原来不是煎茶,却是煮茶,在当下的大唐已经过时。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这种方法煮出的茶『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白话来说,就是如同倒在沟里的废水一样不堪饮用。

不过当着主人的面,周钧也不好指责什么。

只是等那女子煮好了茶羹,硬着头皮喝了些许。

就在周钧喝茶的时候,两位回纥小郎,先后入了营帐。

突利施指着那两位小郎,对周钧介绍道:“这是我的两个儿子,大一些的是赫达日,小一些的是移地健。”

两位小郎向周钧见了回纥礼。

周钧拱拱手,仔细看了两眼。

突利施的大儿子,言行之间对自己恭敬有加,目光中还有几分好奇;而那小儿子,却神色沉冷,面无表情。

父子三人坐下之后,突利施朝周钧问道:“唐使来了回纥,觉得如何?”

周钧点头说道:“早闻九姓之中,回纥强盛,这几日瞧了,的确如此。”

听了对方的夸奖,突利施面露喜色,又说道:“唐使道破拔悉密部的阴谋,又身手不凡,就连我的父亲,都称赞有加。”

周钧自谦了几句。

突利施话锋一转:“唐使身负贤才,留在唐国,却只做一小吏,未免屈才。”

周钧闻言一愣,抬头看向突利施,只见对方身体前倾,面露笑容,却是意有所指。

仔细思考了片刻,周钧开口说道:“大唐册民千万,似我这般,不过寻常庸人,您却是过誉了。”

突利施心知周钧在推辞,但仍是不死心的问道:“唐国既然人才济济,唐使想要出头,自然难上加难,不如投我帐下,我愿以吐屯之位相待。”

周钧笑了笑,朝突利施拱了拱手:“某先谢过抬爱,只是古语有云,南橘北枳,某倘若留在回纥,表里怕是都要生蠹,恐负了贵厢所托。”

话说到这个份上,突利施也明白,即便拿出再高的官位,或者再多的财富女人,周钧也不愿留在回纥。

得知得贤无望,突利施只是叹了口气。

周钧喝了半口茶羹,皱着眉头又将其放下,对突利施又说道:“大唐与回纥世代交好,本就是亲兄弟一般,又何谈什么投奔?”

“此番出使,幸得叶护顾全大局,周某方能不辱使命。”

“从今往后,周某与贵厢自是亲至,他日若有相遣,必定循之。”

突利施也不知周钧这番话,是出自内心,抑或只是客套,便笑着应了。

见突利施笑容勉强,周钧看了眼面前的茶羹,想起了一事,开口说道:“磨延啜喜荼?”

突利施点头道:“何止是喜欢,睡前觉后,读书提神,皆少不了荼食。”

周钧说道:“某知一名荼,不需烹煮,不用佐料,只需滚水冲泡,便香气扑鼻,沁人心脾。”

突利施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居然有如此神奇的荼?”

周钧又道:“此荼名为云雾,生长于峰峦峭壁,采摘极难,产出甚少,故而贵不可言。”

突利施听着一阵出神。

周钧:“此番回得大唐,为报叶护、贵厢知遇之恩,周某自当寻来神荼。”

突利施听了这话,连忙称谢。

周钧心中暗道,这一次回去灞川,也是时候去捣鼓炒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