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62)华尔的忧虑(1 / 2)

 张华轩在府中郁郁不乐的时候,就在他所处的淮安府城不远处约三十余里淮军火器局的步枪厂里,一场提前到来的伟大变革,也正在悄然发生。</p>

淮安现在兴办的工业设施很多,由淮军的几个大军营为中心,四散而开,护翼着的却正是张华轩视若珍宝的各种工业设施。</p>

东面,是以大兴纱厂为主体的工厂区,大兴纱厂的规模最为庞大,在它周围,又有各种涉及到纺织、油料榨取、面粉、火柴等诸多与民生有关的各类工厂,加起来占地约一千余亩的三十几家工厂现在都运转正常,这些工厂耗费大约两年时间,由最先的大兴纱厂发端,然后张华轩把厘金与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除了拿来维持军队与火器局外,全部投入了工厂的机器购买与厂房修建,除此之外,工厂早期的所有盈余也全部投入使用,用来扩大工厂规模,近两年的时间,投入了约四百万左右的白银,兴建了这三十四家工厂,其投入的人力物力,甚至到了把每一个铜板都投入到工厂建设的窘境当中。</p>

到了这一八五五年的上半年开始时,整个淮安的工业区已经是欣欣向荣,完全由开始的纯投入达到了一个高收入的轨道之上,每天的出产甚至来不及入库,早就有南来北往的商人上门提货拿走,就是纱布一项,淮安的出厂质量不比英国人提供的差,而且价格更加低廉,产品更加照顾到中国人的购买心理,与此同时,由于胡雪岩等大商人的介入与合作,淮安的出产更加受到大批发商的欢迎,供不应求是意料之中的事,仅在一八九四年这一年,拥有已经超过六万个纱锭的大兴纱厂,已经抢占了英国产品在中国两成的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英国人的纱锭已经超过一千万锭,虽然它的产品并不止在中国生产,而可想而知的是淮安的纱锭在一八五五年将最少增加三倍以上,粗步达到二十万锭左右,张华轩不那么乐观的估计,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淮安出产的纱布最少也能抢占到一半的市场份额。</p>

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珍妮机的发明,西方诸国最重要的是英国的彻底的第一次的工业化,所仰赖的无非是纱布出口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相比之下,鸦片贸易的收入给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所提供的好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

不仅是英国,欧洲诸国与美国,几乎也就是在这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由蒸汽机与梭机纱锭所带动,再加上铁路的兴建与完善,这才完成了第一次全民工业化的所有进程。</p>

幸运的是,张华轩的到来使中国人也赶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所有进程,由一八五三年他一手创立的淮安工业已经明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而与英国不同,中国毕竟是一个超级大市场,虽然小农经济使它驱向于保守和自给自足,但是工业化的出产毕竟代表着质量与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的策略又使得淮安的出产永远是供不应求,进一步扩大生产,把工厂的机器翻倍,甚至是工厂数量都翻倍也并非是痴人说梦,可以说,除了铁路的兴建与中国人的传统抵触实在太大,不用去想,也会知道修铁路将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可以说,除非张华轩现在就得朝廷翻脸,成为事实上的藩镇,然后再和淮安所有的儒士与地主阶层翻脸成仇,再忍受治下普通农人百姓的质问与怀疑,要有这么大的困难来提前几十年兴建铁路,所能得到的好处有限,而给自身的伤害却是无限大,这样的做法,智者当然不取。</p>

在淮军军营的南面,则是已经修建完毕的求是学堂,这个占地达到三百余亩,与淮军的讲武堂相隔不到一华里的超级大学堂已经完全兴建完毕,巍峨的校舍与宽大的操场,还有不少看起来粗陋的体育设施陈设于内,不管如何,这个学校看起来已经与后世的大学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这只是在校舍的建设与制度上而已。</p>

其核心的授课内容却是更加的具有实用性,理论课少,学习各种提炼出来的东西方智慧的结晶才更加重要,校舍已经修建完毕,图书馆里藏着的近十万册各类图书也完全备列于内,在此之前,学校已经在上海等地聘请了超过百名的来自各国的知识分子做为教师,与天主教堂在中国兴办的那些教授粗浅知识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学校相比,求是学堂的投入无疑更加庞大,在师资力量上更是那些私人力量兴建的学校无法比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