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14)驱逐鞑虏,恢复中华(2 / 2)

丁宝桢如何不晓得,这就是标准的兵部尚书的职责,当下心中虽喜,脸上却是古井不波,只向着张华轩答道:“卑职明白,一定不敢负大人所托。”</p>

他答罢与薛氏兄弟对视一眼,然后一起翻身下马,就在雪地上一起跪拜下去,三人一起叩首不语。</p>

张华轩却不成想他们突然来这一手,当下面色一惊,然后自己也翻身下马,向着三人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p>

丁宝桢这次不抢先说话了,而是薛福成抬起头来,向着张华轩大声道:“大人,名不正则言不顺,今第一镇攻向江北大营,然后要扫荡扬州,水师亦从海州出发,明春过后,要攻打苏、常等地,同时,第二镇夺徐州,第三镇往镇淮北,防范胜保与袁甲三,迭次用兵,与朝廷已经是势同水火而成敌国,发匪那邪教之说不足为凭,咱们既然起兵,总要有个大义名份,大人也要有个自称,清朝的江宁布政使的官职是不能再用了,也要再起新名才是。”</p>

说到这里,薛福成顿了一顿,其弟薛福保便将一张纸头从怀中掏了出来,呈给了张华轩。</p>

张华轩接过一看,却是一篇胼四骊六的檄文,痛斥清廷腐败无能窃取神州神器之后,便是张华轩的政治檄文,文绉绉写的甚多,反正不外乎是新朝许诺天下士人百姓好处的那一套,最后,便是张华轩自称吴王,或是先自称总管、大元帅的建言。</p>

“这个,玄耘啊,谁让你鼓捣这个东西的?”张华轩看的哭笑不得,却也不好斥责,只得先问清楚了再说。</p>

“大人,这是咱们十来个幕僚一起公论商议后的结果。”</p>

历史上不论是英雄还是枭雄,自立为王或是为帝,总不能是自己老了脸皮提出来,不管实力和野心怎么大,就没有人自己主动提出来要为王为帝,而在薛福成等人看来,这样的政治任务当然非他们莫属了,在这群儒生看来,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大义名分,就这么瞎打胡打,占的地盘再多也不能让天下人归心投效,民心不附,光有强悍的淮军也是占领不了太多的地盘,而使得统治稳固的。</p>

</p>

他们私下里嘀咕: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做好,那岂不是连发匪也不如?</p>

面对幕僚们的苦心,张华轩摇头苦笑,他们的想法当然是对的,用意也是好的,不过怎么看起来这篇东西都不大对味道,里面那种残留的封建气息太浓,而且明显是要把他推上帝位。</p>

推翻一个封建王朝再重立一个,这绝不是张华轩的初衷。虽然他没有在目前的中国实行民主的打算,也不知道怎么挑一个最合适的政治制度,甚至可以说,他的双手沾染了太多的鲜血,实际上他现在的统治手段就是专制中的专制,甚至比满清皇帝还要狠上几分――不过无论如何怎么说,他不能用一个新的没有任何改变的王朝来替代一个旧的,在他自己这里就过不了这一关。</p>

他苦笑一声,把那张纸又还给了薛福保,略作沉吟之后,张华轩便道:“我的自称就先是两江总理好了,平时你们就叫我总理便是,至于檄文,简单一点,把我现在的几句话概括进去就好: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自古胡人无百年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p>

看一眼目瞪口呆的几人,张华轩洒然一笑,吩咐道:“要有力,简洁明了就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