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石油(2 / 2)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陆航野马护航机以及护航技术的成熟乃至战略轰炸理论的完善。

而到了1944年末,帝国防空战彻底破产,英美将轰炸线继续东移以后,德国合成资源厂乃至油田遭到进一步破坏造成了44年末产量的进一步下跌。

此时西线盟军早已冲入德国本土,总体战也已经破产,希特勒在指挥部也只能无奈的用“焦土”这类的计划作为报复。

38,39年后是德国最后采购燃油的机会,随后在开战后德国很快遭到了英国海军的封锁,而德国采购燃油的来源则转向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

但是一个明显的误区则在于,人们往往会过大夸大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所能够提供的产量,但是实际上合成资源和本土原油转化的数量远远高于进口。

在43年这一点表现的尤其明显,进口产量大约是270w公吨,而合成资源加本土原油则达到了750w吨,是进口的将近3倍。

但是代价则是德国本土的煤矿在6年战争中遭到了大量开采,而且合成燃料厂造价在1亿帝国马克以上。

当然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英美选择和德国和谈并且开放石油供给,1亿马克能转换成多少辆老虎豹子呢?

首发&:塔>-读小说

更何况德国人不止修建了1座合成燃料厂,截止到1939年德国就已经准备好了14座合成燃料厂,并且还在建造4座。

同时这些合成燃料厂因为分布密集以及只要被摧毁关键部件就意味着停产,也导致合成燃料厂对于德国而言绝对不是最优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斯特拉瑟并不热衷于建造大量的石油合成工厂。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把这些资源投入到军队建设当中更为划算。

合成石油在这个时代的成本过高了,这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果有其他的选择,自然是最好的。

所以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德国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在全世界抢石油。

只要有人愿意卖,那他们都买。

当然,为了避免引起英国人的警惕,大部分时候都是由西班牙出面代为购买。

大量运载着石油的舰队从各地的产油国出发进入西班牙的港口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将舰队的旗帜一换,便摇身一变成为了开往德国的船只。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德国就通过这种方式囤积了数百万桶石油。

当然,打仗光有石油还不够。

德国除了缺资源,还缺人。

有人调侃,二战中的中国除了人什么都缺,但是德国更惨,他们甚至连人都缺。

虽然在过去数年,德国已经将军队扩充到了200万人,但是想要打一场世界大战,200万人可不够。

德国除了需要击败法国,还得登陆英国作战,有必要的时候还得向英国的殖民地发起进攻。

如此广袤的领土,200万人自然是不够的。

况且这么多的士兵上了前线,后方的工厂里也缺人。

所以说接下来德国就要解决人力的问题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更新,第334章 石油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