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2章:英娥还小(1 / 2)

 尔朱荣的调令下达并州,太原各县,各地乡兵立刻依令前往晋阳北大营集结。</p>

北大营位于后世的太原/市一带,足以容纳十多万大军。</p>

此营四四方方、外沟内栅,俨如一座城堡。营内木质连绵成排,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成井然有序、错落有致的区域,堪称是扎营的典范之作。</p>

也许是因为这座大营位于尔朱荣势力的中心,立营者没有考虑受人包围这一点,所以它四周地势开阔,既无险峻地势守御,也没有大江大河依傍。如果在战争前沿这般扎营、且拿来抵御强敌的话,那完全就是一座活靶子了。</p>

梗阳乡兵计有三幢,卫铉统率这一幢为梗阳第一幢,前三旅为精锐,后两旅为老幼。另外两幢的情况与卫铉初入大营时一模一样,虽然也有一些青壮,可是他们却没有把青壮集中使用,如此老老少少凑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就是两支流民队伍。</p>

路边行人望着后面那两幢士兵,也不禁摇头叹气。他们虽然不懂军事知识,但是光是从士兵年龄、体格来看,就能判断对方是不是能打,而眼前这两支军队士兵老的很老、小的很小;如果打将起来,这不是白给敌军送军功吗?</p>

但是仔细想想陆陆续续集结而来军队,复又释然了。别的军队也有不少老人、小孩,只不过不如眼前这支军队这么多而已。</p>

乡兵不堪大用,可是驻守军营的一万士兵乃是尔朱荣一点点攒起来的职业军,将士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功赫赫,多年来一直是镇压叛乱的常胜军,与晋阳城里的一万精锐一起镇守太原郡。</p>

这两支精锐一里一外,共同维持大后方的稳定;尔朱荣在前方的战事即便再艰难、兵力再紧张,他也只是换防、或酌情抽调,而不是彻底调干。由此也能窥见尔朱荣与境内名门些许关系。</p>

营大人少,卫铉等人倒也不必另行扎营。</p>

进了划给乡兵居住的西营,只见来自各地的乡兵毫无当兵的自觉,大家就像逛集市一般,到处乱窜。</p>

其间,还有童子兵哇哇大哭;一些被绊倒在地的“老兵”,发出阵阵痛叫、惨叫。而各种声嘶力竭的呵斥声、乱糟糟的乡音充斥了整个西营上空。</p>

总之就是一个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