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你倒是射箭啊!(1 / 2)

 本来清静宁和的清晨,空气里飘荡着各种的杂声。</p>

两军营寨之内,军官的呼喝,士兵的回应,此起彼伏没有停歇。</p>

另有马的嘶鸣,以及牛的哞嚎,遥相呼应着展示自己的存在感。</p>

新一天的东方天空,布着一层血红之色。</p>

联想力丰富的人,免不了感叹这是老天在为即将爆发的大战注释。</p>

不然,怎么会是一个满布血色的清晨呢。</p>

其实,那只是一种很自然而然的现象。</p>

老天存在了多久,见证了无数的生生死死,怎么可能会为一场战争,展露什么天象嘛!</p>

耐不住人类是一种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生物,偏偏想象力还非常丰富。</p>

一些自然现象总能解释得像模像样,一点都不承认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自己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p>

“早霞行千里……”吕武注视着东方的血色,如此感叹。</p>

要是正常的话,血色会被一种蛋黄色逐渐取代,然后再慢慢泛成鱼白?</p>

吃完朝食的晋军已经出营。</p>

中军被摆在正中间,上军和下军则是分列左右两翼。</p>

其中,中军列成了一个“品”字的阵型,以老魏家为主力的一个“师”顶在最前面,来自栾氏的两个“师”在阵型的左侧,另外两个来自范氏的“师”摆在右侧。</p>

上军与下军则是列出了两“彻”的阵型。</p>

一面面的旌旗在迎风招展。</p>

旗面没有多大,响不了太大声的猎猎声动。</p>

倒是动物的翎羽以及尾巴被风吹着极尽招拂,看去颇有些群魔乱舞的架势。</p>

吕武看向了老魏家的战旗,旗面有着属于魏氏的图腾,翎羽和尾巴倒是没多少。</p>

只是,魏氏旌旗的旗面也没多大,就是一块成三角形的布在飘着。</p>

没错。</p>

现在的旌旗大多就是一块三角形的布,颜色方面看各家自己的喜好,一般还是从上而下的垂直,并不是竖着系在杆上。</p>

所以,看到的旌旗,会是系在一条横杠之上,杠再系着挂在杆上。</p>

吕武要是带着一个“师”出战,也有资格摆出自家的战旗。</p>

只是一个“旅”的话,则就没资格亮出战旗了。</p>

他这一次是相助老魏家,也就没有自己乘坐一辆战车。</p>

其实,他是首次当别人的戎右。</p>

老实讲,有那么点不习惯。</p>

能看出魏琦有些紧张,以至于频频地检查自己的弓、箭与车战用的中戈。</p>

那是一柄五石弓,看上去做工颇为精良。</p>

箭则是吕武提供,除了正常的箭矢之外,还有三支全金属的铁箭。</p>

老吕家跟其他家族不一样的咯。</p>

有专门的工具用来加工箭杆? 直度甚至重量都有标准? 质量方面绝对是杠杠的。</p>

要是完全依靠于匠人的手艺和经验,每一支箭的规格都会不一样,质量什么的就别太讲究啦。</p>

吕武会专门去研究? 不是因为弩已经研制出来了吗?</p>

相较于弓射的箭? 弩需要用到的弩箭要求更高。</p>

长度以及杆的粗度不符合,放进弩的箭槽都困难? 还怎么拿来射?</p>

吕武给魏琦的铁箭,重量约有个一斤多。</p>

他本来也就制作了十支,看魏琦重视这一场战斗,才给了三支。</p>

东方果然是从血红色转向蛋黄色? 渐渐成了一种鱼白色。</p>

第一缕阳光出现的时候? 斜照向大地。</p>

晋军在北面,楚军在南面。</p>

朝阳是从东方升起,射来的阳光是侧面,哪怕阳光会造成影响,对双方都是公平的。</p>

吕武看向了对面。</p>

那里楚王的大纛正在招展。</p>

其余的旗帜? 吕武认不出来,只是感觉旗帜的数量,好像多得有些过份了!</p>

今天,楚军没有再列出三个战阵。</p>

他们以楚共王熊审的“王卒”为核心,直接列出了一个看着像是长方形的大阵。</p>

这是楚共王熊审发现了什么?</p>

反正,昨天楚军摆出了三个大阵,左右两翼着实拉稀到不行,中军也被郤氏的一叔一侄来来回回地干穿了五次。</p>

吕武再仔细地辨认一下。</p>

不是看旌旗。</p>

他真无法辨别每一杆旌旗都属于哪个家族。</p>

看士兵穿着的话,楚国的士兵一般喜欢穿跟大自然有关的颜色,不是绿,就是青;蛮兵则是什么穿着都有,甚至还有什么都没穿的。</p>

郑国那边倒是战袍颜色统一,一片茫茫的白色。</p>

杂色的应该是属于陈国和蔡国?</p>

吕武一看,陈国和蔡国压根就是来打酱油啊!</p>

两国合起来的兵力,似乎连五千个人头都无法凑足?</p>

只是,今天楚共王将郑国的军队摆在了左翼,还是列在了楚军的前方。</p>

比较突然的,楚军那边发出了欢呼之声。</p>

却见楚共王熊审所在的战车向前,身后跟着看上去趋势汹汹的“王卒”劲旅。</p>

“哦嚯!?”吕武心想:“楚王这是要找国君单挑?”</p>

想啥呢!</p>

堂堂一国之君,玩什么单挑。</p>

另外,楚共王熊审真的想,晋君姬寿曼也不敢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