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回 齐头并进(2 / 2)

无奈三国 问天 4725 字 2019-09-24

却说那曹操,大张旗鼓的宣扬了一番,来到了诸葛圭的家中。诸葛圭那是远接搞迎。早在曹操来之前,诸葛圭就接到风声了。

等坐定之后,那曹操也不容套,直言说道:“诸葛郡丞。吾闻令郎诸葛亮乃人中之龙。声名远播。今吾代天求才,万望诸葛郡丞不弃,请令郎出来一见。”

“啊。丞相恕罪。丞相国之栋梁。驾临寒舍。往见犬儿,乃是犬子之荣幸。乃是我诸葛一族之荣幸。可奈何犬子早已游学在外。如今实在是见不着了。还请丞相恕罪,恕罪。”诸葛圭诚惶诚恐的说道。

“噢?既然游学在外。可知往哪里游学,何处落脚?”曹操毫不放松的问道。

“回丞相。犬子乃是前往荆州游学,要在我家二弟之处落脚。”

诸葛圭连忙小心地回道。

“既如此,你可写信让他归来。吾当择日再来求贤。”曹操直接替诸葛圭做主了地说道。

“再请丞相恕罪。卑职暂时无法寻找与他。”诸葛圭有些额头冒汗的说道。

“这是为何?”曹操二目紧盯着诸葛圭问道。

“丞相恕罪,丞相恕罪。”诸葛圭体若筛糠的说道二“我那二弟,早年不会识人,与那逆贼袁术,有过几分交情。这几年来,一直在袁术那里为官。先前丞相讨伐袁术之时,我已命人携家书带给我家二弟,让其领着犬子回来了。可谁知我家二弟早已离开袁术,不知所踪了。想来是其看出袁术的狼子野心,故此离去地。如今卑职实在是找不到他们了。”

“哼!诸多巧事,均让一家赶上,倒也是希奇。莫非你对本相有所不满,故有如此多的推辞?”曹操冷冷地对诸葛圭说道。

“丞相明鉴。卑职一直在丞相这里为官。从来没有二心。对了。

丞相。卑职长子诸葛瑾温厚诚信,其才学更在卑职次子之上。如今正在家中。可供丞相驱策。”诸葛圭声音哼些发颤的说道。

“领来我见。”曹操也不好逼人太甚地说道。

诸葛圭连忙打发家人把诸葛瑾找来。

诸葛瑾很哺礼貌地给自己的父亲和曹操见过了礼。垂首站立在一旁。

曹操细观诸葛瑾。只见此人除了脸比较长一些之外,倒也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尤其是见了自己之后,举止得体,不卑不亢,比其父诸葛圭的气质更胜了几分。曹操心中哼了几分爱惜。觉得诸葛圭倒也不是搪塞自己。

曹操向诸葛瑾问道:“贤侄,当今乱世,若汝之为相。何以治之?”

诸葛瑾稍作沉思的说道:“为相者,对上,当辅以君王处理国家之大事,顺应天时,考虑各种天灾。对下,当使士大夫各司其职,无哨偏差。对内,当让民心归附,亲如一家。对外,要威压、抚顺各路诸侯和番邦,使其无有反叛之心。”

“好。说的好。”曹操高兴的说道。

随后,曹操又问了诸葛瑾几个问题,诸葛瑾也是对答如流。曹操万分满意的把诸葛谨给带走。同时让诸葛圭一得到诸葛亮的消息,立刻上报,并让其入朝为官。

诸葛圭那是满口的答应。可是等曹操走了之后。诸葛圭插去了额头的汗水。心中暗暗的笑道:曹操啊,曹操。世人皆说你性本多疑,无法哄骗。原来也不过如此。难道你就不知道时局未明之时,倾全家族之力,辅佐一人,是多么的危险吗?

可诸葛圭暗笑过后,心中又有些发恨:可恨那个孽子不听铬。天下掉下来的名声,他竟然不要,偏说什么辅佐刘明和曹操皆不能成其谋主,不愿后,躲了出去。如若不然,他任选一人,岂不妙哉。那时我再让我那孝顺的大儿子辅佐另一人,到时候,无论天下归谁,我诸葛一族,皆能昌盛下去。如今到好,只能指望钧儿长大成才,再看造化了。

也不知这天下的动荡,会不会延续到那个时候。

而就在诸葛圭叹息的时候,孙权也领人到了荆州书院。

只可惜,诸葛亮恰好不在。颇令孙权感到一些失望。然而,孙权见到水镜先生之后,那心恃又好转了许多。那水镜先生不愧是一代宗师。说话那就是一言九鼎。既然先前答应了孙权,而现在孙策又已经取得了江东、江南的绝对控制权。立马一点锋不打得应承了孙权,今后要对其绝对支持,凡哨从荆州书院毕业的,他都会一律推荐拾孙家。

孙权大为高兴。随即向水镜先芒请教道:“先生。家兄统一江南之后,欲争霸天下,吞曹操而抗刘明。我以为不妥,恐其为刘明作嫁尔。然,家兄执意如此,不听我之劝说。先生有何以教我?”